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流年暗中偷換
許多蒙古人不說多少歲,只說“有了多少回”,意思是過了多少度春天。在北國,季節
的變換特別鮮明,春天的萌發,夏天的繁榮,秋天的蕭瑟,冬天的沉寂,各有各的風采。春
去春回,也給人特別深刻的感覺。而在臺灣,四季的變換,不太明顯,尤其在繁忙中逝去,
很難自覺,只有到月曆撕去最後一張,才給人一種“又過了一回”的感傷。
古詩中說“流年暗中偷換”,真是描寫得太傳神了,時光的手,就是在偷偷地更換日
子,更偷換了我們的黑髮為白髮,健壯為衰老,敏捷為遲緩,偷換了我們的生命力死亡,想
到這些,我們怎能不時刻警醒,分秒必爭呢?
盡在不言中
據說有一次釋迦牟尼在大會上說“法”,拿著一朵花,面對眾人,一句話也不講,大家
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只有迦葉會心地一笑,釋迎就把法門傳給了迦葉。
這雖然只是有關禪的一段故事,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有同樣的情形,所謂
“盡在不言中”,於心靈的溝通上,常有更完全的感應,問題是我們怎樣在這個紛雜囂攘的
世界中,保持一顆敏銳的心。
增益己所不能
李後主與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兩位最著名的詞人,而她們的遭遇也是相近的。由後
主的宮廷生活與易安的戀愛時期,到後主的失國北上與易安的夫亡南渡,同樣給予他們強烈
的打擊,但也因此造成詞風由清麗婉約而雄奇淒厲的變化,更增加他們作品的廣度與力量,
奠定了文學史上不朽的地位。
同樣的道理,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有大不如意的事,就近處看,雖是禍,就遠處看,未
嘗不是福,因為那些刺激、震盪,帶來的常是“增益己所不能”的力量。
童年的眼睛
我們小時候都讀過童話,在童話裡說紡織娘會紡紗,牽牛花會吹喇叭,彩虹更搭起了七
色的橋……童話充滿想象,它不但充實了我們幾時的生活,更永遠美化我們的心靈,所以即
使到成年,我們還總是會以兒時眼睛看這個世界。
在國內為大人們寫的書相當多,但是為兒童創作的東西卻顯得貧乏,除了那些古老的吳
剛伐木,月裡媳娥和西洋的安徒生、格林,我們更應該為孩子們創造一些現代中國的童話,
這樣不但能充實他們幼小的心靈,也可以培育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下一代。
好讀書,不求甚解
我們常形容人讀書不精是“不求甚解”。這句話原出自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好
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不求甚解,並非絕對不好,因為許多文學作品都
有著超乎表面的意思。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如果硬要從某個角
度去看,或是寫得更明朗,也就少了弦外之音,不夠耐人尋味了。
過度地瞭解,反倒容易減少美感,讀詩做人,常是如此!
玉蘭花
“花總是要謝的,自己有的太多,反不覺得芬芳,何不拿去送給沒有花的人,讓我們庭
院的馨香散佈在每個朋友的身旁呢?”從此全家人就都這樣做,它使我們結交了更多的朋
友,樹上的花朵似乎也開得比以前更繁盛了!
有些東西我們擁有得過多,反而不感覺它的美好,何不將它分給那些需要的人呢?
讓我們小小庭院的芬芳,散播在每個人的身邊;讓我們狹窄的快樂,擴充套件到社會每個角
落;讓我們家中的爐火,溫暖每顆寒冷的心;讓我們階前的燈,照亮每個夜歸人的路;讓我
們從別人的笑驗上,看到自己的笑吧!
盈與虛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計合死生;命有否泰變化;年有四季更替。只要你細細觀察,便會
發現,他們看似無常,卻是有常;看似殘破,卻是完滿;看似動盪,實則凝止。它們千年萬
年總脫不開盈與虛、死與生、否與泰、寒與暖、消與長、日與夜,合與分、得意與大意、繁
榮與凋零的更換。
所以熬盡長夜,你便能見到黎明;飽受痛苦,你便能擁有快樂;耐過殘冬,你便無需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