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小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年後,又有一個義大利貴族巴爾巴洛(barbaro)提出改變小孔的口徑可以調節呈相清晰度。又過了十年,同樣是來自義大利的數學兼天文學家丹提(danti1536--1586)發現使用凹透鏡可以將投影轉變為正立的影像。
“十七世紀初,開普勒(kepler)使用凸透鏡和凹透鏡的複合光,為暗箱呈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而這種暗箱發展到後面,就是我們熟知的照相機。
“長期以來,我們不應該忽略光學裝置對歐洲繪畫的推動作用。正是透過對光線本身的描摹,讓畫家第一次畫出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的景象。”
陳珂然覺得塗靈說得很有道理。陳珂然沒有站在暗箱裡苗紅的經歷,那是因為陳珂然學習畫畫的年代已經擁有了成熟的繪畫技巧,陳珂然可以直接臨摹以前的藝術家的傑作。但是對於幾百年前的人來說,能夠臨摹的只有光線本身。
塗靈站在臺上說:“19世紀後半葉,照相技術給繪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無論畫家畫得有多像事物本身,繪畫所記錄的景象永遠都比不上相機來得更真實。
“於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比‘照相寫實主義’更具有挑戰性的‘超級寫實主義’出現了。作為光學裝置,照相機記錄下的影象會有景深、焦距和虛實。
“但是超級寫實主義完全忽略了這些照相機才有的特性,畫家毫無遺漏地描繪了一切可能存在的細節,而任何照片都不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客觀。”
“講到這裡,大家難免會有一個疑問——既然光學儀器已經能夠記錄下最客觀的事物,為什麼科學界依然需要讓畫家用畫筆創作科學插畫。”
。♂絲♂路♂文♂學♂網*♂.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