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終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
始皇帝仿照著三座仙山,在上林苑挖池築島,形成‘一池三山’的格局,正式開始了園林中的‘掇山’匠法。而用真正的石頭堆山,始於漢朝,‘構石為山,高十餘丈,連延數里’。
魏晉南北朝時期,受山水詩畫的潛移默化,‘多方勝景,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疊山立峰的掇山匠法漸成風格,風行於天下。杜工部《假山·序》雲:‘堂下壘土為山,一匱盈尺,以代彼朽木……’。
掇山,按疊山立峰的造型可分為山峰、次峰、配峰、山腳。山峰既為整個園林的最高峰。
按掇山石料,可分為土山、石山和土石山三種。土山以土為主,堆高坡、築‘大山’。依山建亭,廣植林木。樹根固土,枝葉襯亭。人在亭中,亭在山間,天人合一,渾然天成。
石山則以石築山,立絕壁、築‘孤山’。築山石料多為湖石、黃石、英石、筍石、卵石。湖石築山‘空靈中寓渾厚,婉轉多姿而少做作’;黃石疊山則‘渾厚中見空靈,重拙有情而多轉折’。
土石山以土石堆築成山,既有層巒疊嶂的土山神韻,又有高聳入雲的石山孤高。
掇山,按景觀可分園山、廳山、樓山、閣山、書房山、池山、內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魚缸、峰、巒、巖、洞、澗、曲水、瀑布等十七種山景。
參考文獻:
1、《日本枯山水與中國山水畫有何關係?》,王舒窈,時尚芭莎藝術,6月9日。
2、《知中,山水特集》,中信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如遇斷更,未更新,可到新站(天閱小說網)檢視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