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尚主持。又刻藏預事之僧,盡屬賢首慈恩臨濟宗人。臺宗只一人,而且尚屬校閱無權之人。
清世宗雍正皇帝雖然提倡刻印大藏經,然而就在這一年的初夏,他就去世了。清朝所刻大藏經 (即龍藏) 中,有一部分內容的選入,雍正皇帝雖然有權裁奪,然而實際的工作多半是由當時指派的親王,以及總體負責刻藏的首領大和尚所主持。另外,參與刻藏事務的僧人,全都來自賢首宗、慈恩宗、臨濟宗。天台宗只有一個人參加,而且還只是參與校閱事務的無權之人。
蕅益著述,所入唯相宗八要,釋大乘止觀法門二種。餘者北方所無,將何由而附入乎。此係雍正末乾隆初年事。至乾隆末年,蕅益著述,京中尚無多少。徹悟老人,見閱藏知津,即欲刻板。擬再得一部,即不須另寫,庶省心力。因遍詢各剎,止得一部。凡大師流通到京之著述,徹悟及徹悟之門人,皆為刻板。亦有一二十種。
蕅益大師的著述,所收入龍藏的只有《相宗八要》,《釋大乘止觀法門》二種。其餘的書北方見也見不到,哪能選入龍藏呢。刻藏是雍正末年、乾隆初年的事,到乾隆末年的時候,蕅益大師的著述在京城中尚且不多見。徹悟老人一看見蕅益大師的《閱藏知津》,就想要刻板。想著如果能再找到一部,就不用另外再抄寫一遍了,從而能節省些心力。因此就詢遍了各個寺院,也只得到一部。蕅益大師的著述中但凡是流通到北京的,徹悟大師以及徹悟大師的門人,都刻板了,總共也有一二十種。
不知世務之人,一歸之於世宗不取,可謂誣罔世宗。使世宗若全見蕅益著作,斷當具足入藏,一部不遺。須知清藏肇始於世宗。及世宗崩後,高宗繼立。凡刻藏事,皆當時僧俗中之權人主之。高宗亦不過應名而已。
不知世務的人,一律把這件事 (蕅益大師著作只有兩種入選) 歸咎於是清世宗 (雍正皇帝) 沒有選入,可以說是誣罔了清世宗。假使清世宗能夠見到蕅益大師的全部著作,一定會統統收入到龍藏,一部也不遺漏。必須知道,清朝的刻藏雖由清世宗所發起,然而清世宗駕崩,高宗乾隆皇帝繼位之後,凡是刻藏方面的事務,都是當時僧俗二界中的當權之人來主持的,乾隆皇帝也不過是掛個名而已。
何以知之。世宗所著揀魔辨異錄,草稿甫畢,尚未謄 (t én g) 清,隨即崩駕。高宗雖令繕寫刻板,亦不暇檢點。由未派一大通家主事,竟致錯訛不勝其多。此其父之手澤,尚且如是,況大藏乎。
是如何知道的呢?清世宗所著的《揀魔辨異錄》這本書,草稿剛剛寫完,還沒來得及謄寫清楚,隨後他就崩駕了。高宗雖然下令把這部書謄寫編錄刻板,卻也沒有空暇來檢點校閱。由於沒有派一個大通家來主持這件事,竟然導致錯誤和訛謬非常之多。這是乾隆皇帝他父親的親筆著作,尚且是這樣,更何況大藏經呢。
又世宗於開首著此之時,即頒上諭,內有入藏流通之語。迨後止刻書冊板,竟未入藏。但將此上諭,附於圓明居士語錄之後,將謂世宗亦嫌其習氣而不入乎。此其不入之由,以漢月藏子孫之外護,多屬當權之人,故不敢提倡耳。
又者,清世宗在開頭寫此書之時,就頒下了詔書,裡面有將其 (揀魔辨異錄) 錄入藏經流通的話語。到後來,卻只刻了書冊板本,終究沒能錄入乾隆藏經,而只是將這道詔書,附錄在《圓明居士語錄》之後。難道也要說,這是嫌棄雍正皇帝的習氣所以才不錄入嗎?之所以沒能錄入藏經,是由於給漢月法藏的徒子徒孫護法的,大都是當時的當權之人,所以不敢提倡這部書而已。
若言習氣,蕅益可謂絕無。而一般瞎眼禪和,謂為徒有文字,未得大悟,貢高我慢。此等人乃仰面唾天,何得據以評論耶。至於毀世宗者,亦與毀蕅益者知見相同。皆道聽途說,隨聲附和之流輩耳。
如果說到習氣,蕅益大師可以說是絕對沒有。而一般瞎了眼的禪和子,認為大師只有文字功夫,並沒有大徹大悟,而且有貢高我慢的習氣 —— 這樣的人是在仰面唾天!這種觀點有什麼值得評論的呢?至於詆譭清世宗雍正皇帝的人,也與詆譭蕅益大師的人知見相同,不過都是些道聽途說,隨聲附和的人罷了。復周群錚居士書二
昨接師導信,言汝上月病勢甚險。近已痊癒,幸甚。人之處世,一一須按當人本分,不可於分外妄生計慮。所謂君子思不出其位。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
昨天接到師導的來信,說你上個月的病情很是危險,近來已經痊癒了,很為你慶幸。一個人為人處世必須嚴格按照自己的本分,不可以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