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至此。以感佛舍利降臨,孫權為之建塔修寺,以宏法化。
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且一向被稱為佛國。這個地方的人民,大部分都有大乘根性。佛法傳到中國,一百七十多年,只在北方弘揚。到了三國時期東吳孫權赤烏四年(公元241 年),康僧會尊者,行化到了此地。因為尊者虔誠感應到佛舍利的降臨,孫權為他建塔修寺,來宏揚佛法,教化眾生。
至晉而佛馱跋陀羅,譯華嚴經,亦在其地。宋齊梁陳以來,譯經宏法,大有其人。一則宿昔薰陶,善根所使。一則山水崇深,地靈所致也。
到了東晉,有佛馱跋陀羅,翻譯《華嚴經》,也是在這個地方。南朝的宋、齊、梁、陳以來,在此地譯經宏法的高僧大德有很多。既是因為宿世的薰陶,善根所使。也是因為山水峻隱,山川靈秀所致啊!
迨至唐肅宗時,顏魯公真卿,適守是邦。詔天下諸州各立放生池,命魯公撰文。其曰,舉天下以為池,罄域中而蒙福。是豈獨為物計哉,蓋欲有所感也。今清涼山下烏龍潭,乃魯公自立之放生池。
到了唐肅宗時,魯公顏真卿,恰逢鎮守南京。皇帝下詔天下各州都要建立放生池,敕命顏魯公撰寫疏文。顏真卿在疏文中說:“舉天下以為池,罄域中而蒙福。”這哪裡只是為動物來考慮呢?這是想要天下人因此而有所感動啊!現今清涼山下的烏龍潭,就是顏魯公自立的放生池。
魯公精忠貫日月,文筆動風雲。而且篤信佛法,極意護生。其懿德弘慈,千百年後,莫不景仰。
顏魯公之忠義可與日月比高,又有“筆落驚風雨”的文采與書法造詣。而且他深信佛法,極度留意護生。他美好的德行,弘法的慈心,千百年後的人,沒有不景仰的。
近來世道人心,陷溺已極。天災人禍,頻頻降作。憂世之士,以為此等業果,皆由殺起。倘能知物不可殺,則斷無殺人之理。由是各懷慈善,互相扶持。自可移風易俗,感召天和矣。
近來,世道人心,已經壞亂到了極點。天災人禍,連續不斷的發生。憂慮世事的仁人智士,認為這些業力果報,都是由於殺生引起。倘若能夠知道動物不可以殺害,就斷然沒有殺人的道理。因此每個人都懷有慈善之心,互相扶持。自然可以移風易俗,感召天地和順啊!
於是馮夢老,王幼農,龐性存,魏梅蓀等諸居士,謀立放生池。以提倡息殺行慈之道,企敦民胞物與之風。以烏龍潭魯公故址,不能通江。另覓三汊河方家下圩,其地寬敞,有百數十畝。足可以建立道場,開池放生。
於是馮夢老、王幼農、龐性存、魏梅蓀等諸位居士,計劃建立放生池。來提倡息殺行慈的道理,企望勸勉廣泛愛護同胞萬物的風氣。因為烏龍潭顏魯公放生池故址,不能夠流通到大江。另外找到三汊河方家下圩,這個地方寬敞,有一百幾十畝地。足可以建立道場,開挖大池來放生。
幸其地主方君峻生,元屬樂善君子。只取半價,亦可謂稀有功德矣。議甫成,而予適至金陵。魏君以其事告予,且令作疏,以為之倡。
幸而這塊地的主人方峻生先生,原本就屬於樂善好施的君子。只要了一半的價錢,也可以說是希有的功德啊!商議剛剛達成,而我又恰好到了南京。魏梅蓀居士將這件事告訴我,而且要我寫一篇疏文,作為倡導。
予常痛近世殺劫之慘,欲挽無力。因彼之請,觸動予懷。予前撰南潯極樂寺放生池疏,已將吾人與物類之本具真心,及隨業升沉,並殺生護生之現未果報,撮略言之,茲不縷述。
我常常痛心近來世上殺劫的悲慘,想要挽救卻沒有力量。因為他們的請求,觸動了我的心懷。我前面撰寫的《南潯極樂寺放生池疏》,已經將我們人類與動物畜類的本具真心,以及各隨業力升沉六道,殺生護生之現在未來的果報,大略說過了,此處就不再詳說了。
冀諸位檀越,同發善念,同捐淨資。俾此舉速得成功,庶物類各得其所。其功德利益,無量無邊。豈特現世萬禍冰消,千祥雲集。而未來世之銜恩報德者,正不知其幾千萬億也。
希望諸位護法檀越,同發善念,同捐淨財。使這個善舉速得成功,動物畜類各得其所。這個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哪裡只是現世萬禍冰消,千祥雲集。而且未來世,來感恩報德的,不知道有幾千萬億呢!
須知放生原為戒殺,戒殺必從吃素始。倘人各戒殺,人各吃素。則家習慈善,人敦禮義。俗美風淳,時和年豐。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此挽回天災人禍,正本清源之要務也。
必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