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起很特別。我們的<序品>有一個主題叫做放光現瑞,其實本經也可以說是無問自說了。諸位!凡是不可思議的法門,就是這個法門用力很少、效果很大,大到你沒辦法想象,一般都是無問自說,比方說淨土。
淨土法門也是啊。你是一個業障凡夫,佛陀是萬德莊嚴,這兩個距離這麼遠,靠一句佛號,“即眾生心,投大覺海”,不可思議!我們靠這句佛號能夠受用彌陀的功德。所以這些法門沒有人可以問,這是淨土妙門不可思議,“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所以只能佛陀無問自說。
本經也是一樣,《法華經》也是無問自說。佛陀講完《無量義經》以後,老人家本來講完經是要散會的,但是老人家不走,不久以後還入定,入了無量義處三昧。弟子們一看,欸,佛陀沒有走,肯定有事情。大家都不敢走。這個時候佛陀從白毫放光,然後現出十法界——眾生法界、佛法界的因緣果報。大家就開始很奇怪,佛陀這件事是為什麼呢?大家就請彌勒菩薩去問。本來要問佛陀,佛陀在入定,也不好乾擾,就問文殊菩薩。兩個菩薩就對話了,就帶動了本經的序分。所以,其實本經的發起序,佛陀沒有說話,但是佛陀做了一個動作,叫做放光現瑞,現出種種瑞相。這樣子,就帶動了本經的發起序了。
彌勒跟文殊菩薩兩個互動以後,最後當然還是要佛陀親自說明。佛陀一出定以後,就講<方便品>了。<方便品>以後就是有“三週說法”,面對三種根機。
第一個是“法說一週”,就是<方便品>。法說一週,就是直接用法的本體來表達妙法,表達一心三觀。這個時候利根得悟,只有舍利弗開悟,那麼佛陀為他授記。就講到一心三觀。這個地方等於是<方便品>跟<譬喻品>的前半段。
從三、四、五、六這四品,<譬喻品><信解品><藥草喻品><授記品>,這是“譬說一週”。佛陀用種種的譬喻,用簡單的譬喻來開顯這種玄妙的一心三觀。這個時候有四大弟子:迦葉尊者、目犍連尊者、須菩提尊者、迦旃延尊者,這四大弟子開悟。這是中根得悟。
我們再看下根。下根有第七的<化城喻品><五百弟子授記品>跟<授學無學人記品>。佛陀發覺,講道理有些人是聽不進去的,佛陀只能講感情。曉之以理,不通,就動之以情。講感情當然就要講因緣所生法了。你只是講那些超越因緣的東西,有些鈍根人你沒辦法感動他的心。佛陀說,我講的法你不要不相信;過去我在大通智勝佛的時候,我就帶你們學過《法華經》了,你們都忘掉了。佛陀就把過去的情況講出來,來啟發大家的憶念。哦,最後下根也開悟了。
所以,佛陀在宣揚妙法時是三階段:一個法說,第二個講譬喻,第三個述諸因緣。所以,我們今天能夠聽《法華經》,諸位!如果你聽得沒有感覺,那我就不知道怎麼樣。如果你稍有感覺,你就不是這一生才聽的了,絕對不是!你今生叫做複習,是把它重新地,就像印刷一樣,在這複習。釋迦牟尼佛也是對下根人說,你過去跟著我在大通智勝佛的時候就學過了,就講因緣說。
到此等於是整個跡門的正宗,三週說法就結束了。
後面的<法師品><見寶塔品><提婆達多品><勸持品><安樂行品>就是流通,說明受持、弘傳本經的功德。到此整個開顯佛陀的智慧圓滿。
那麼,中道實相不能只靠智慧,還要靠功德來鼓勵你,還有些事相的功德,所以佛陀開始把他的功德顯出來。佛陀當然不好意思自己去無緣無故地顯功德,佛陀就叫他的弟子從地湧出。
其實佛陀講完<安樂行品>的時候,該講的道理都講完了,但是佛陀要鼓勵大家修佛陀的智慧。說,你們修佛慧有什麼好處呢?這個時候突然從大地裡面湧出無量功德莊嚴的大菩薩。這些阿羅漢一看,嚇到了:哦,這些是不可思議!阿羅漢,雖然他的功德不大,諸位要知道一個,佛法的功德叫做佛佛道同。你只要證入聖道,對於高階的功德,你會知道它是真實的,是不顛倒的,只是我做不到而已。如果你會對初地菩薩質疑,那表示你沒有入聖位。只要你入聖位,你看到高階的功德,一定會認同的。所以,阿羅漢雖然沒有證得法身的功德,但是他知道這個功德跟他是一條線的。所以他欣求好樂說,你們是怎麼來的?這些法身菩薩說,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
舍利弗尊者一想,怎麼可能!釋迦牟尼佛今生就跟著我們,同一個時代。他老人家就是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成道,就陪著我們四十年,然後就是跟我們一樣,人生八十歲,怎麼可能度化你們這些大菩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