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權法跟實法的相互關係,就是把解脫道跟菩提道結合在一起,先求安住,再求調伏跟引導。
四念處是這個概念,其他的法都是這樣操作。這個就是整個《法華經》的核心思想:“會權入實,權實不二。”舍利弗尊者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開始知道“我定當作佛,心生大歡喜”,是這麼一個概念。這以下就說明舍利弗尊者的理解。看己三的“如來述成”。
己三、如來述成分三:庚一、昔曾教大;庚二、中忘取小;庚三、還為說大
前面是舍利弗尊者講到自己在〈方便品〉對權實二法的理解,這以下佛陀親自給他印證而認可,如來述成。
這以下有三段,我們先看第一段。
庚一、昔曾教大
看經文。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
這段是佛陀在印證,印證他說的話是對的,一方面講出過去一段往事。佛陀告訴舍利弗跟法華會上的諸天、人、沙門(沙門就是出家人,出家修行人;婆羅門,就是當時的貴族等),說,我在過去兩萬億佛之前教化過這些聲聞人。這是什麼情況呢?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他曾經有一次做大通智勝佛的王子。大通智勝佛沒有出家前是個國王,他生了十六個王子,釋迦牟尼佛是其中一個。後來大通智勝佛出家了,那十六個王子也跟著出家了。出家以後就各學各的,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學《法華經》。釋迦牟尼佛作為出家的一個菩薩法師,就跟他的弟子講《法華經》。當時的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這些聲聞弟子都在場。
所以說,從那一次大通智勝佛的十六王子到現在釋迦牟尼佛的出世,中間已經經歷了兩萬億佛所這麼長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釋迦牟尼佛當然不斷地進步,他為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緣故,“常教化汝”,經常地教化舍利弗等聲聞弟子,教化《法華經》大乘的思想。而且“汝亦長夜隨我受學”。這個長夜就是,因為這些聲聞當時的情況還是無明未破,猶居凡位,心中的顛倒妄想沒有破壞,所以叫做長夜。當時我就以種種的方便來教導你們修學《法華經》,而“生我法中”。
這個生我法中怎麼解釋?古德意思就是說,我們內心“生”有兩種:我們凡夫是依妄想而生。你打一個妄想,你想幹什麼,你就跟著妄想走。我今天想要去吃麵,你就跟著妄想去走,去做種種的事情。但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在妄想當中多了一個力量,叫做道法。你聽聞了一個道法,透過聞思以後會產生一個引導的力量,這個時候你的心中會有一種道的力量,叫做“生我法中”。
這個生的力量是什麼力量呢?古德把它做一個判教,叫外凡資糧位。就是舍利弗尊者雖然學了《法華經》,學了大乘法,但是屬於資糧位,是外凡。就是心遊理外,身居有漏。我們現在大概只要沒有成就禪定之前都是資糧位。資糧位是最容易退轉的,說是“惑業未斷猶坯器,經雨則化棄前功”。說這個陶瓷,泥土捏成一個相狀,但是沒有燒,所以逆境的雨水一下,就完全前功盡棄了。這個地方講出了一個過去,就是舍利弗尊者其實你以前是修過《法華經》的,學過大乘法的,但是那個時候的功力不深。這是一個情況,昔曾教大。
庚二、中忘取小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
雖然釋迦牟尼佛經過兩萬億佛所這麼長的時間,教育過舍利弗尊者等聲聞人,但是這些人遇到了障礙,“汝今悉忘”。你們後來是遇到了惡因緣,每一個人的惡因緣不同,反正原則就是“退大取小”了。退大取小以後,佛陀一出世,面臨的一個五濁惡世的時代,佛陀也不好馬上啟動你的大乘善根。所以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之下,佛陀先講小乘法,先讓你成就阿羅漢;然後最後臨滅度之前再講大乘法,來把你過去的大乘善根給啟動起來。
這個“汝今悉忘”,我們解釋一下。這是講到舍利弗是怎麼退轉的,怎麼退大取小的。說是舍利弗學《法華經》以後,知道權法妙,實法妙,當然就發了菩提心,說是我們應該去接受歷練。後來有一個婆羅門外道就跟他要眼睛,說我媽媽生病,醫生說我這個藥要修行人的眼睛來和這個藥,才可以把她給治好。他說你可不可以把眼睛佈施給我?舍利弗想沒事,菩薩第一度就是佈施,就把左眼挖下來送給他。這婆羅門說我媽媽的藥要右眼。那你怎麼不早說呢?舍利弗就把右眼也挖給他。挖給他以後,這個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