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須要佛陀創造一個涅盤的假相,創造一個我空的法,來帶離三界。但是,離開三界以後,我們開始要面對真實的自己,就是所謂的正因佛性。這個就是《楞嚴經》說的圓滿的因地,成佛的因地。你只要沒有面對自己,嚴格來說,你還沒有在成就佛陀的資糧,還沒有。就是說,你要煮飯,你不是馬上去燒東西,你要找到米。你沒有找米,你用沙去煮飯,你一天到晚修空性,你修它三大阿僧只劫,你還是空性。空性不能成佛,空性可以讓你解脫。所以,你一旦要步入成佛之道,第一件事情,找到成佛的正因,就是清淨心,一念的離相清淨心,這是關鍵!所以,為什麼說“是乘微妙,清淨第一,於諸世間,為無有上”?就是這個概念。就是佛陀先創造方便,想辦法先把你從三界拉出來;拉出來以後,我們開始面對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一念心性,就是大白牛車的問題了。
醜四、頌合佛言不虛 分二:寅一、總標不虛章門;寅二、別明不虛之義
我們看最後的總結。那麼這樣子講,佛陀一開始沒有講真話,沒有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的心是清淨的、是具足的,而捏造一個我空的假相、涅盤的假相來引導我們,那這樣子佛陀到底有沒有虛妄,有沒有說妄語?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頌合佛言不虛,意思就是佛陀是不虛妄的。它的理由有兩段。
寅一、總標不虛章門
看經文。
告舍利弗 汝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則是父
汝等累劫 眾苦所燒
我皆濟拔 令出三界
佛陀說,“汝諸子等”,你們三乘的佛弟子,都是我多生多劫慢慢慢慢、點點滴滴,示現作你們的師父,示現作你們的兄弟姐妹,來教育你們,你們的善根都是我給的。所以佛陀是我們的法身父母。儘管我們多生多劫以來,“眾苦所燒”,為這個生老病死的業報身所燒,但佛陀總是不離不棄,多次地示現人間,用種種的方便來救拔我們離開三界。這個是說明父子情深,方便救拔。
看第二段。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
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 唯佛智慧
障礙既除,佛陀必須要“會權入實”了。我雖然前面說“汝等滅度”(三乘的諸子在三界裡面遊戲,追求快樂,所以佛陀不得不創造另外一種快樂,一種沒有過失的快樂來引導我們,所以這個叫做滅度,一種沒有過失的寂靜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其實只是“但盡生死”,它不是真正的圓滿的滅度。“今所應作,唯佛智慧。”我的目的只是把你從生死裡面帶出來,你已經離開了這個三界的生死,你就不應該再要求佛陀一天到晚給你蛋糕吃、給你糖果吃、給你方便,你要面對的是真實的智慧了,你要面對你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真實智慧。
古德說這段經文跟前面的三段是不太一樣。我們說過,前面的三段說明“不虛”,偏重在法。佛陀答應給你三車,結果給你一個更好的大白牛車。所以這一比較,大白牛車比三車還高貴,所以“以重奪輕故不虛”。
前面的不虛偏重在所給予的功德之法,這個地方的不虛偏重在佛陀內心的平等。這個地方佛陀訴諸感情,父子情深。作為一個父親,我怎麼可能對大兒子比較好、對小兒子不好?不可能!哦,你是菩薩,你是長子,我給你大白牛車;那你是二乘人,你是庶子,你是次子,小兒子,我給你羊車、鹿車?不可能!所以,這個地方佛陀的平等不是約法安立平等,是約心。就是說,“三界眾生,皆是吾子,我則是父”。
所以,這個地方的經文強調不虛是訴諸父子的情感。父子情深,所以內心是平等的,是這個概念。
寅二、別明不虛之義卯一、明皆是佛子理應平等;卯二、明不能受大乃說三乘;卯三、明後若堪受還與大法
我們看寅二的“別明不虛之義”。
這個平等是怎麼一個平等法呢?佛陀的平等,跟我們說的齊頭式的平等不一樣。佛陀的平等是契機式的平等,就是說,對你是好的,就是平等。
卯一、明皆是佛子理應平等
看經文。
若有菩薩 於是眾中
能一心聽 諸佛實法
諸佛世尊 雖以方便
所化眾生 皆是菩薩
如果我們具足大乘善根,一開始就能夠接受中道實相,能夠同時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能夠同時深入三界的果報又不貪染三界……如果我們有這個本事,佛陀當然會說諸佛實法,一定會跟我們講說稱性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