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去。你娑婆世界走不出來,你沒辦法去規劃未來,你與這娑婆世界不斷地糾纏不清嘛。
所以諸位!其實你慢慢學《法華經》會知道,到了晚年,成敗關鍵就是理觀的智慧了,就是迴光返照。所以,放下只有一個前提, 就是看破。你生命的本質沒有看破,你怎麼放下呢?我跟你講,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不管他活得痛苦快樂,你相不相信,你找一個業障最重的人抓過來,他對今生也是心有千千結。你說他完全厭離娑婆,也未必。所以每一個人在一生中,我們不要講多生多劫,就講你今生,你走了這幾十年來,對娑婆世界是又愛又恨,各種因緣都有,恩怨都有。那這個時候你怎麼面對你的因緣法呢?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來就沒有因緣,只有這個有解,只有這一條路而已!
諸位!我再講一次,因緣是不能處理的。當你想要去處理因緣, 你就回不來了。所以,因緣能夠調伏下來,不是你去處理,你是因為看破放下而走出因緣,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臨命終的時候,你看,有些人佛號念得很好,但是他就不能往生。他走不出因緣所生法,他走不過去,心中有罣礙。
所以淨土宗的修行人,最好把龍女成佛這一段讀一讀,她從一個業報身怎麼樣轉身成佛的?就是直下承當——“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承當!把這個清淨的摩尼寶珠承當下來,這個是成敗的關鍵!
這個就是<提婆達多品>,佛陀引出兩種成佛的方式。
丁四、勸持品 分二:戊一、明受持;戊二、明勸持
我們看補充講表第四十七面,附表三十<勸持品>。
<勸持品>有兩段:一個是受持,佛陀講完<提婆達多品>以後,兩萬菩薩主動發願受持。主動地發心來弘傳《法華經》,這個叫做受持。第二個叫勸持,這些法身菩薩按兵不動,佛陀用勉勵的方式、鼓勵的方式來勸八十萬億那由他菩薩來弘揚《法華經》,叫勸持。一個是主動,一個是佛陀勸勉,總而言之是<勸持品>。
一、解釋品目
於前品中,以古今事例,讚歎本經功德殊勝,以勸受持。本品發明法華會上,二萬菩薩及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訶薩,誓願受持弘經,故立為品名。
佛陀在前品,就是<提婆達多品>,以古今兩種事例:古,指的是釋迦牟尼佛的事修的精進成就應身佛;今,指在法華會上的龍女,透過理觀而轉身成佛,強調法身佛的當下的承當。以這兩種佛,一個成就應身佛,一個成就法身佛,以此來讚歎本經的功德殊勝,就是理觀、事修,由理觀成就法身佛,由事修成就應身佛,來勸弟子們如法奉持。
這一品, <勸持品>是怎麼回事呢?佛陀勸法華會上的兩萬菩薩及八十萬億那由他菩薩,誓願在末法時代受持弘通《法華經》,故立為品名。
這個地方古德說,雖然本經的三週說法當機眾都是聲聞眾,你看舍利弗尊者、四大弟子,以及<授學無學人記品>都是屬於聲聞眾,但是,聲聞眾在聽完《法華經》以後,受完佛記以後,都公開地向佛陀表態,說我們不堪任在娑婆世界弘揚《法華經》,我們要到他方相對清淨的國土弘揚《法華經》。
那這個問題就來了。聲聞眾是當機眾,但是他不在娑婆世界弘揚《法華經》,那這樣子《法華經》在娑婆世界可能就是要斷滅了。所以佛陀只好親自出來勸勉法身菩薩,說聲聞眾不能夠在末法時代弘揚《法華經》,你們出來弘揚一佛乘的妙法。這就是<勸持品>的意思。
二、經文要義
(一)本品先明法華會上,二萬菩薩摩訶薩,應佛勸囑,自誓弘經。次明佛顧命八十萬億那由他菩薩摩訶薩,自誓弘經。
本品,就是這個<勸持品>,有兩段:第一段講到受持。受持,是指法華會上兩萬菩薩摩訶薩等於是隨順佛陀的勸勉——這個勸勉就是在<見寶塔品>後面佛陀的勸募流通——主動發願弘經。這兩萬菩薩是主動。第二個,勸持。“次明佛陀顧命八十萬億那由他菩薩摩訶薩,自誓弘經”。這個顧命,佛陀用暗示的方式,暗中勸勉。佛陀並沒有講話,用眼光看著這些菩薩,鼓勵他們來發心。就是兩種:一個是主動,一個是佛陀用目光來勸勉。
(二)自<法師品>以來,本師殷勤讚美人法,然新得記聲聞,自認不堪於五濁穢土弘傳本經。佛故假藉不退菩薩,自誓於佛滅後之惡世中弘通本經,用以激勵其志願。
自<法師品>以來,佛陀殷勤地讚美人法。讚美人,就是五種法師;讚美法,就是一佛乘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