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房玄齡本人博通經史,其文學才華和學術造詣也為當時的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他的倡導和支援下,唐朝初期的文化事業呈現出繁榮的景象,為唐詩、書法、繪畫等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
房玄齡不僅在政治才能上出類拔萃,他的品德風範更是令人敬仰。他一生謙遜謹慎,始終保持著低調務實的作風,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名利。
作為位高權重的宰相,房玄齡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功高震主的潛在風險。然而,他憑藉著對李世民的忠誠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巧妙地處理了與君主之間的關係。他始終恪守臣子之道,對李世民恭敬有加,言聽計從。他在處理政務時,總是先徵求李世民的意見,按照李世民的旨意行事,從不擅自做主。他知道自己的成就離不開李世民的信任和其他大臣的協作,因此總是將功勞歸於君主和團隊。在朝廷之上,他態度恭敬,言辭溫和,與同僚們相處融洽,從未與人發生過激烈的爭執或衝突。即使面對他人的誤解或詆譭,他也能泰然處之,以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品德化解矛盾。
房玄齡為官清正廉潔,一生奉公守法,不謀私利。他生活簡樸,家中並無奢華的陳設和鉅額的財富積累。他將自己的精力和心血都傾注在國家事務上,全心全意為百姓謀福祉,為君主盡忠誠。他的這種高尚品德不僅贏得了李世民的高度信任和讚譽,也在朝廷內外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對貞觀朝的政風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在他的帶動下,貞觀年間的官場風氣相對清正廉潔,大臣們多以勤勉奉公、廉潔自律為準則,為唐朝的政治清明奠定了堅實的道德基礎。
公元629年,唐貞觀三年。房玄齡改封魏國公,為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房玄齡盡心竭誠,早起晚睡。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人們都稱他為良相。
公元637年,唐貞觀十一年。房玄齡進封梁國公。
公元639年,唐貞觀十三年。房玄齡加太子少師。房玄齡的女兒成為了韓王妃,他的兒子房遺愛娶了高陽公主,此時的房氏一族,顯貴至極。但房玄齡常常深自卑損,不敢炫人傲物。
公元642年,唐貞觀十六年。李世民發動了遠征高句麗的戰爭,此後的五六年,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這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公元648年,唐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病重,李世民派名醫為其醫治,每日供給御膳,並親臨探望。可是,李世民還是沒能留住這個老夥計的性命。臨終之時,房玄齡抗表進諫,請求李世民以天下蒼生為重,停止征討高句麗。李世民看見奏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危惙如此,尚能憂我國家。”
房玄齡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別,立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舊唐書·房玄齡傳》記載:“後疾增劇,遂鑿苑牆開門,累遣中使候問。上又親臨,握手敘別,悲不自勝。皇太子亦就之與之訣。即日授其子遺愛右衛中郎將,遺則中散大夫,使及目前,見其通顯。”
同年七月,房玄齡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李世民為之廢朝三日,追贈太尉,諡號“文昭”,陪葬昭陵,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畫像並供奉於“凌煙閣”。李世民以最高的禮儀表達對這位肱股之臣的敬重與緬懷。
縱觀房玄齡的一生,他出身顯赫,精通經史子集,擅長詩詞歌賦。他運籌帷幄,憑藉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成為唐朝建立的重要推動者。他忠誠勤勉,兢兢業業的輔佐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他為人正直豁達,處事嚴謹周密,深得朝中官員和士人的敬重。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高尚的品德風範和巧妙的君臣相處之道,在功高震主的險峻情況下得以善始善終,並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君臣相知相惜、令人傳頌千古的佳話。
他的一生,是個人的傳奇,也是大唐王朝的傳奇。凌煙閣上莊重肅然的畫像,就是訴說他一生赫赫功績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