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是足智多謀的大唐戰神,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出將入相,位列三公,極盡人間榮華。他歷事三朝,深受三代帝王的信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他一個人,兩個姓,三個名字,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享有崇高的榮譽。
他就是位列武廟十哲的大唐英國公,李積。
李積,曹州離狐人。原名徐世積,字懋功,後賜姓李,又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去“世”字,單名積。隋末唐初名將、軍事家、謀略家、政治家。
公元594年,隋開皇十四年。李積出生於曹州離狐縣(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鄄城縣附近)。隋朝末年,李積舉家遷居到滑州衛南縣(今河南浚縣東南)。李積家庭十分富裕,家裡有很多奴僕,積糧數十萬鬥。李積與他的父親都是樂善好施之人,經常救濟貧苦人,不管關係親疏,在當地有著很好的名聲和一定的影響力。《舊唐書·李積傳》記載:“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鍾,與其父蓋皆好惠施,拯濟貧乏,不問親疏。”
公元611年,隋大業七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十七歲的李積去投奔了以翟讓為首的瓦崗寨土匪勢力,幹起了打家劫舍的營生。李積雖然年紀輕輕,卻有著遠超常人的謀略與見識。他目光遠大,一心想把瓦崗寨做大做強。
當時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剛起步,還面臨著諸多發展的難題,李積仔細分析局勢後,向翟讓建言,瓦崗附近都是鄉鄰,若去侵擾並不合適,而宋(今河南商丘)、鄭(今河南鄭州)兩州遠離家鄉,且靠近御河,也就是永濟渠,可以劫掠永濟渠上的過往船隻來獲取物資,養護軍隊。翟讓聽取了李積的建議。
在李積的謀劃下,瓦崗軍憑藉著劫掠船隻所得的物資,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就迅速發展壯大。瓦崗寨逐漸從打家劫舍的土匪勢力,發展成為一萬餘人的地方武裝勢力,成為了中原起義軍的主要隊伍之一,也由此吸引了更多人前來投靠,為後續一系列的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李積也憑藉此計在瓦崗軍中站穩了腳跟,成為翟讓軍中的核心人物和首席智囊。
瓦崗寨的壯大使隋朝廷感受到威脅,於是便派遣名將張須陀率兩萬多人討伐瓦崗寨,翟讓驚恐之下,收拾行囊準備逃跑,被李積攔住。李積採取誘敵深入、伏兵襲擊的戰術,利用地形優勢竟然全殲隋軍,一代名將張須陀戰死。瓦崗寨一戰成名,從此翟讓十分倚重李積。《舊唐書·李積傳》記載:“隋遣齊郡通守張須陀率師二萬討之,積與頻戰,竟斬須陀於陣。”
公元616年,隋大業十二年。蒲山公李密參與楊玄感反叛,兵敗逃亡。李積認為李密是天下英雄,又是名門之後,頗具聲望,便和王伯當一同勸說翟讓邀請李密加入瓦崗寨,奉李密為主。
公元617年,隋大業十三年。李密自稱魏公,大封官爵,李積被授為右武候大將軍,統領本部。同年,隋朝令江都通守王世充等率軍討伐李密。李積用奇計,在洛水兩岸幾次大敗王世充,李密因此封李積為東海郡公。當時河南、山東大水,饑民遍地,李積向李密獻計,渡過黃河,攻克黎陽倉的隋朝守軍,開倉放糧,救濟周邊的饑民。要知道當時天下大亂,百姓飽受饑荒之苦,黎陽倉開倉放糧的訊息傳開後,十天多時間就吸引了二十餘萬人前來投靠,瓦崗軍的隊伍進一步壯大。
但好景不長,瓦崗軍壯大後,內部發生了爭權的情況。翟讓在宴會時,被李密殺死。混亂中,在場的李積也被士卒砍了一刀,身受重傷,王伯當急忙喝止,李積才得以倖免。李密為穩定人心,派大將單雄信前往撫慰翟讓舊部,將其分別歸屬於李積、單雄信、王伯當麾下。經此一事,李密雖然獲得了瓦崗寨的絕對領導權,但瓦崗內部已經出現了分裂的跡象,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隱患。不過,李積在這一階段的諸多戰事裡,憑藉著自己的謀略和勇猛,著實為瓦崗軍的發展以及抗擊隋軍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李密在北邙山被王世充擊敗後,率殘部歸降大唐。李積當時控制著黎陽以東的廣袤轄地,手握一支軍隊以及一大糧倉。他得知李密的去向後,謀劃了一場忠於舊主的戲碼,也歸順了大唐,這讓李淵十分感動。李淵下詔封李積為黎陽總管、上柱國,封萊國公。又加授右武候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李積也由原來的徐世積改名為李世積。《舊唐書·李積傳》記載:“詔授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尋加右武候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賜良田五十頃,甲第一區。”
然而不久後,李密因不滿歸唐後所受冷遇,出逃叛唐,結果在途中被唐軍斬殺。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