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妥善安置後事;一面上書朝廷,詳述工程意義與進展,懇請繼續支援。同時,與滕子京並肩作戰,鼓舞士氣,終使工程重啟。
兩年後,范仲淹的母親謝氏病逝,范仲淹悲痛萬分,辭官守喪,工程由張綸主持。范仲淹心繫工程,屢次致信張綸,言辭懇切:“修堰之事,關乎萬民,萬望排除萬難,務必功成。若朝廷問責,仲淹願一力承擔。” 張綸不負所托,一條北起阜寧、南至啟東,全長約300公里的扞海長堤竣工,後稱“范公堤”。堤成,海潮被拒之門外,堤西農桑繁茂,堤東鹽場興旺,百姓安居樂業,農事、鹽課雙豐收。范仲淹以智慧與擔當,為百姓鑄就了堅實屏障。
公元1028年,北宋天聖六年。范仲淹守孝期滿,在晏殊舉薦下,范仲淹出任秘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校勘整理。是年冬至,宋仁宗欲率百官在前殿為太后祝壽,並行跪拜之禮。滿朝文武攝於太后威嚴,皆默不作聲,唯獨范仲淹挺身而出,上疏宋仁宗:“皇帝有事奉親長之道,但無臣下之禮;若盡孝心,於內宮行家人禮儀即可,朝堂乃處理朝政之地,君臣同拜,有損皇上威嚴,不可為後世法。” 奏疏石沉大海,他又上書太后,懇請還政宋仁宗。
范仲淹此舉徹底激怒劉太后,晏殊也斥責他輕率莽撞,范仲淹卻坦然回應:“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最終,他被貶為河中府通判,次年調任陳州通判。離京時,諸多親朋同僚為他餞行,贊其 “此行極光”,雖遭貶謫,卻盡顯剛正不阿之氣。
在陳州,范仲淹仍心繫朝堂,多次上疏議政。朝廷欲大興土木,興建太一宮和洪福院,他極力反對,痛陳 “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力主停工;針對吏治積弊,他主張削減郡縣,精簡官吏,對中央直接降敕授官之害更是多次上書,直言 “此非太平治世之策”;還建議不可罷免職田,稱 “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復濁,何以致化”。這些建言雖未即刻被採納,卻如聲聲警鐘,振聾發聵。
公元1033年,北宋明道二年。劉太后駕崩,宋仁宗親政,念及范仲淹昔日 “仗義執言”,將他召回京城,任命為右司諫。是年,京東、江淮一帶大旱,又逢蝗災肆虐,范仲淹奏請宋仁宗速派人賑災,宋仁宗未予理會,他怒而質問:“若宮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該當如何?”宋仁宗幡然醒悟,派他前往災區。
范仲淹開倉濟民,還將災民充飢的野草帶回朝廷,警示六宮貴戚戒除驕奢。歸京後,更重要又捲入 “廢后風波”。郭皇后因誤傷宋仁宗,觸怒龍顏,宰相呂夷簡趁機慫恿宋仁宗廢后,並禁止百官參議。范仲淹深知此舉背後複雜政治糾葛,與御史臺官孔道輔等直闖垂拱殿求見宋仁宗,叩門高呼:“皇后被廢,為何不聽臺諫入言?” 此舉惹惱宋仁宗,范仲淹再度被貶,出任睦州知州。城郊送別之人雖少,卻仍有人舉杯贊其“此行愈光”。
公元1036年,北宋景佑三年。范仲淹調任禮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任職期間,他雷厲風行,大力整頓官僚機構,剔除弊政,數月間便讓號稱繁劇的開封府“肅然稱治”,百姓傳頌“朝廷無憂有範君,京師無事有希文”。然而,他剛正不阿的性格與宰相呂夷簡的矛盾愈發尖銳。呂夷簡任人唯親,結黨營私,范仲淹遂繪製《百官圖》進獻宋仁宗,詳細指明官員升遷的合規與違規之處,痛斥呂夷簡用人不公。呂夷簡反咬一口,汙衊范仲淹 “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范仲淹毫不退縮,連上四章,論斥呂夷簡狡詐陰險。最終,范仲淹被貶饒州知州。親友送別時,贊其“此行尤光”,他坦然笑道:“仲淹前後已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請備一隻整羊作祭。”
梅堯臣見好友范仲淹屢遭貶謫,痛心之餘,寄來《靈烏賦》,勸他明哲保身,莫要再如烏鴉般直言招禍。范仲淹卻回贈同名賦作,斬釘截鐵地表明心跡:“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的堅毅忠直,震撼人心。
公元1038年,北宋寶元元年。西北局勢風雲突變,党項族首領李元昊脫宋自立,悍然稱帝,建國號 “大夏”,史稱西夏。李元昊野心勃勃,妄圖擴張領土,頻頻揮師東進,侵擾北宋邊境,宋夏戰爭全面爆發。宋軍久疏戰陣,兵驕將惰,戰鬥力銳減,在三川口、好水川等戰役中接連慘敗,損兵折將,邊民慘遭屠戮,生靈塗炭,邊境防線搖搖欲墜。
值此生死存亡關頭,范仲淹臨危受命,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奔赴西北前線,肩負起抗擊西夏、保家衛國的重任。范仲淹深知此行艱險,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