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路佈滿荊棘,但他毫無懼色,毅然決然地踏上征程。他懷揣著報國之志,決心以自己的智慧與謀略,扭轉宋軍頹勢,守護大宋疆土,讓百姓免遭戰亂之苦。
范仲淹初抵西北,目睹宋軍積弊:兵將分離,指揮不暢,士兵缺乏訓練,士氣低落。范仲淹明白若要克敵制勝,必須先從內部整頓入手。於是,他大力改革軍制,廢除舊有的按官職帶兵制度,改為依據敵情選派戰將,讓能者居之,使兵將相知,如臂使指。同時,他從實戰需求出發,強化士兵訓練,親自督導,日夜不輟,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作戰勇猛的精銳之師。
面對西夏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范仲淹提出 “屯田久守” 的戰略方針,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他組織軍民在邊境修築大量城寨堡壘,構建起堅固防線。這些城寨選址精妙,扼守要道,互為犄角,既能有效抵禦西夏進攻,又可作為宋軍出擊的據點。范仲淹還親自參與築城,與士兵同甘共苦,鼓舞士氣。在他的帶領下,宋軍築起大順城、青澗城等諸多要塞,宛如鋼鐵長城,橫亙在宋夏邊境。
戰爭勝負不僅取決於軍事力量,還關乎民心向背。范仲淹積極安撫當地百姓,減輕賦稅徭役,組織百姓屯田,發展生產,使百姓安居樂業,為軍隊提供堅實後勤保障。同時,他恩威並施,招撫周邊羌族部落,與之結盟,共同對抗西夏。羌族素以勇猛善戰著稱,得此助力,宋軍實力大增。
在戰術運用上,范仲淹靈活多變,不拘一格。他深知宋軍騎兵短板,故而避免與西夏騎兵正面硬剛,採取以守為攻、遊擊騷擾之策。宋軍常趁西夏軍隊不備,突襲其後方補給線,燒燬糧草輜重,令西夏軍疲於奔命,士氣受挫。范仲淹在西北的卓越領導,讓宋軍逐漸扭轉戰局,從被動挨打轉為主動防禦,西夏軍隊攻勢屢屢受挫。宋軍威名重振,邊境百姓也得以休養生息。
公元1044年,北宋慶曆四年。西夏因久戰無功,國力損耗巨大,內部矛盾叢生,主動向北宋求和,雙方達成 “慶曆和議”。此後,宋夏邊境維持數十年和平,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范仲淹居功至偉。他以非凡智慧與堅定決心,為北宋邊疆穩固立下不朽功勳。
西北局勢漸趨緩和,范仲淹因戍邊之功被召回京城,授樞密副使,不久後又拜參知政事,位居宰輔之列,迎來仕途巔峰。彼時北宋,內憂外患交織,積貧積弱沉痾難愈。國內土地兼併嚴重,“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農民生活困苦不堪,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多地爆發小規模起義;官僚機構臃腫,官員尸位素餐,“冗官、冗兵、冗費” 拖垮財政,行政效率低下;對外,遼與西夏虎視眈眈,歲幣求和,屈辱不堪,邊患時有發生,國家風雨飄搖。宋仁宗心急如焚,渴望扭轉乾坤,遂重用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一干能臣,期望他們能為大宋尋得一條中興之路。
范仲淹久歷官場,深知弊病根源,他廣納賢才,日夜與富弼、歐陽修等有識之士商議謀劃,殫精竭慮,終於,一份系統完備、旨在革新除弊的《答手詔條陳十事》呈於仁宗御前。此奏疏洋洋灑灑近萬字,針砭時弊,直擊要害,涵蓋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諸多領域,提出十項改革綱領:“明黜陟”,破除論資排輩舊制,依政績考核官員升降,讓賢能者脫穎而出,無能者無處遁形;“抑僥倖”,嚴控恩蔭特權,杜絕官員子弟僅憑家世濫竽充數,堵塞仕途捷徑,為寒門子弟爭公平;“精貢舉”,革新科舉,摒棄華而不實文風,重經義、策論,選拔德才兼備、經世致用之才;“擇官長”,規範地方官選拔流程,嚴格考察德行、才能、政績,確保州縣治理有方;“均公田”,重新分配職田,均衡官員收入,防貪腐,促廉政;“厚農桑”,重視農業根基,鼓勵興修水利、推廣農技,發展生產,豐盈倉廩;“修武備”,嘗試恢復府兵制,兵農合一,減冗兵,強國防;“減徭役”,裁撤不必要差役,合併基層機構,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覃恩信”,確保朝廷恩澤、減負詔令落實到位,取信於民;“重命令”,嚴肅法紀政令,杜絕朝令夕改,令行禁止。
宋仁宗看後,龍顏大悅,深感切中要害,即刻詔令全國推行,一場波瀾壯闊、關乎國運的慶曆新政就此拉開大幕。范仲淹躊躇滿志,雷厲風行,選派賢能赴各路落實新政,嚴查官吏政績,嚴懲貪腐無能之輩,裁汰冗員;改革科舉考場,新風漸起;督促地方興農桑、修水利,民生初現轉機;整飭軍備,兵威稍振。一時間,朝堂上下氣象一新,似有中興曙光。
然而,新政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層浪,觸動諸多既得利益者的 “乳酪”,反對之聲洶湧如潮。貴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