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席謀士,也是擁有王佐之才的大明帝師。他才學勝過李善長,智謀遠超劉伯溫,一句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如黃鐘大呂,為朱元璋發展實力、積蓄力量提供了清晰路徑。他學識淵博,在制定禮儀制度、處理文書等方面大展身手,為穩固明朝的根基傾盡全力。他勤勉治學,一生筆耕不輟,在經學、文學、史學等領域均有佳作,為後世留下寶貴文化財富。
他就是九字定天下的大明翰林學士——朱升。
朱升,字允升,學者稱楓林先生,徽州休寧(今安徽省休寧縣)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刻書家、政治家、道學家,大明帝國開國謀臣。
公元1299年,元大德三年。朱升出生於安徽省休寧縣迥溪鄉臺子上村的一戶半教半農家庭。朱升出生之時,正值晨曦微露,旭日東昇,其父飽含著對兒子昌盛吉祥的殷切期望,為他取名 “朱升”。
朱升自幼便對學習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與天賦,八歲時,他拜在江敏求老先生門下,在江敏求學館裡潛心苦讀四年。江敏求先生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對朱升悉心教導,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十二歲時,朱升又拜入休寧海陽開館講學的金齋諭老先生門下,繼續深造。金齋諭先生的教誨讓朱升對儒家經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的思想境界和學識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在金齋諭學館的四年,朱升不僅在學業上精益求精,還學會了如何思考和探索學問的真諦。
然而,隨著金齋諭老先生年事漸高,朱升不得不離開。十七歲時,他拜在了休寧霞瀛的陳櫟老先生門下。陳櫟先生是當時的名儒,其學術思想深邃,對朱升的影響深遠。在陳櫟先生的指導下,朱升的學問得到了全面的拓展,他不僅精通儒家經典,還對歷史、文學、哲學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涉獵。陳櫟曾將朱升等人的經疑考卷送給明經書院山長鬍炳文,參選明經書院舉行的科舉模擬試。胡炳文評價:“詳觀陳子文及朱兄經疑,雖置魁亦可也。前在郡庠得觀朱兄之文,懼其失之太多,今能簡淨如此,可喜可喜。”
朱升在學術上的探索從未停止,他不僅在求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還透過著書立說將自己的見解和思考記錄下來。二十四歲時,他編寫了《墨莊率意錄》,這是一本記錄民間好人好事、千古傳說的著作。為了完成這本書,朱升不辭辛勞,足跡遍佈家鄉周邊的各個市縣,深入民間,收集素材。這本書不僅展現了他對社會生活的敏銳觀察,更體現了他對人性美好的追求和讚美。
二十六歲時,朱升對星象和占卜之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編寫了《星卦提綱》。在這本書中,他將自己觀察、研究的星象變化、占卜的方術進行了整理和總結,展現了他在天文學和占卜學領域的深入研究。雖然這些內容在現代科學看來可能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它們反映了朱升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精神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三十五歲時,朱升將為親朋好友看風水的實踐經驗寫成了《龍穴陰陽之訣》。風水之術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朱升透過對風水的研究,不僅體現了他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更展現了他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他認為,風水不僅僅是一種迷信,而是一種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三十九歲時,朱升將歷年研究的戰國時《魏文徵集》各國刑書,以及由他的老師李悝編就的《德經》,經過考證,輯訂為《刑統賦解》一書,並自刻問世。這本書是他在法學領域的重要著作,體現了他對古代法律制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他透過對各國刑書的比較和分析,提出了自己對法律的見解和看法,為後世的法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朱升早年的這些著作,涵蓋了多個領域,充分展現了他的博學多才和卓越的學術能力。他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更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公元1343年,元至正三年。朱升聽聞資中有位大儒叫黃澤,在江西九江講學,他就同趙汸一道前往聽講訪學。次年,朱升登江浙行省鄉貢進士第二名,因家中喪親守孝而未出仕。
公元1345年,元至正五年。四十六歲的朱升被授予池州路學正一職。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他一直拖到五十二歲時才正式赴任。
池州路學正這一職位,雖品級不高,卻肩負著傳播儒家思想、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朱升懷著滿腔的熱忱和抱負,決心在這個崗位上大展拳腳。然而,當朱升踏入池州路儒學的大門時,眼前的景象讓他深感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