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頁)
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可能好不容易進入了狀態,但是回了家之後,一切重新歸零。許多學生的日記沒有交,這是第一個徵兆。因為上週五事情很多,又有畢業典禮,許多學生走的時候日記本沒有帶回家,居然就不寫日記了!上完英語課,周澤軍告訴我,他今天很生氣,因為學生的表現不好,回家作業也準備得不好。我無語。“星期一現象”是無數寄宿制學校的普遍問題,我們可以改進學校的工作,但是我們無法改變家庭的氛圍。或許,是我們的學校教育本來還不夠優秀,不能讓學生完全改變吧。有沒有能夠完全克服家庭不利因素的學校教育?我在思考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畢竟家庭在孩子身上的烙印是巨大的。可是,解放以前,也有因為教育的作用而同自己家庭決裂的革命青年的例子啊!一些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青年,最終卻出人意料地投身革命洪流,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
我雖然很生氣,但是還比較冷靜。我知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不是孩子的錯。“富不過三代”,這真是一條真理。這些學生的父輩,的確很優秀,靠自己雙手打拼下這個基業,到了他們這一輩,能守住就不錯了,而到了他們的子女這一輩,家業必敗無疑。這是一個規律,在無數的國家無數的家庭得到印證。
這些孩子,在蜜水裡長大,很少體會過生活的艱辛,也許大人會跟他們講他們小時候的艱辛生活,但是對他們來說,就跟聽故事一樣,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切身體會。而他們的父母雖然嘴上說要讓他們吃苦,但是根本難以落實到行動上,事實上,他們給孩子的還是儘可能好的環境。我們這麼辛辛苦苦掙錢,到最後還不是為了你?他們常對孩子這麼說。卻忘了,給孩子金錢其實是最愚蠢的方法,不知道掙錢的艱辛只知道花錢的快樂的孩子最終很可能一事無成,弄不好還會成為“垃圾”。
我想起了不久前看過的一篇介紹美國現任國務卿鮑威爾的文章,鮑威爾也不是生活在有錢人家的孩子。有年夏天,鮑威爾在一家汽水廠當雜工,除了洗瓶子外,老闆還要他抹地板、搞清潔等等。他毫無怨言地認真去幹。一次,有人在搬運產品中打碎了50瓶汽水,弄得車間一地玻璃碎片和團團泡沫。按常規,這是要弄翻產品的工人清理打掃的。老闆為了節省人工,要幹活麻利爽快的鮑威爾去打掃。當時他有點氣惱,欲發脾氣不幹,但一想,自己是廠裡的清潔雜工,這也是份內的活兒。於是,鮑威爾盡力地把滿地狼籍的髒物掃除揩抹得乾乾淨淨。過了兩天,廠負責人通知他:他晉升為裝瓶部主管。自此,他記住了一條真理:凡事悉力以赴,總會有人注意到自己的。
不久,鮑威爾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軍校。後來,鮑威爾官至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銜領四星上將;又曾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盟軍總司令的要職;現時是布什總統組閣的國務卿。
鮑威爾在西點軍校演說,曾以“凡事要悉力以赴”為題,對學員們講述了一個頗富哲理的故事:在建築工地上,有3個工人在挖溝。一個心高氣傲,每挖一陣就掛著鏟子說:“我將來一定會做房地產老闆!”第二個嫌辛苦,不斷地埋怨說幹這下等活兒時間長、報酬低。第三個不聲不響揮汗如雨地埋頭幹活,同時腦子裡琢磨如何挖好溝坑令地基牢實……若干年後,第一個仍無奈地拿著鏟子幹著挖地溝的辛苦活兒;第二個虛報工傷,找個藉口提前病退,每月領取僅可餬口的微薄退休金;第三個成了一家建築公司的老闆。
鮑威爾的成功說明了“凡事要悉力以赴”的道理。而我的這些學生,正是缺乏這種信念。他們經常淺嘗輒止,稍微努力一下碰到困難就退縮,和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他們的用功程度與上進的動力明顯缺乏。在這一點上,我必須要幫助他們。
。。
凡事悉力以赴(2)
我想了一會兒,既然他們不願全力以赴,並且,時間已經比較緊張了,我只能動員他們利用更多的時間背書了。但是,如果我強制規定,雖然他們也可能遵從,卻不一定從心底裡願意,有可能出功不出力。我得想點辦法。
聰明沒有用,勤奮才有用(1)
上午最後一節自修課,我進了教室。我帶了一些貼上紙進來,徑自走到牆上的背書記錄旁,往一些同學的名字前面貼一張小小的黃色的圓形貼上紙。學生好奇地問,老師這是什麼意思?我說,等會兒就知道了。等所有同學都在位置上坐好,我開始講話:
我對大家這個週末的表現很失望。日記很多人不交,第一節英語課周老師也告訴我大家的表現不太好。上個星期五許多人走得匆忙,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