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3/4頁)
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錯誤先!
可能有人問了,不是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嗎?為什麼會有雙重標準?這不是雙重標準,這只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
我以前有一個學生在作文中一直要寫社會陰暗面的東西,語文老師說服不了他,因為他有一番道理,老師你不是強調作文一定要寫真實的事物真實的情感嗎?我寫的都是真實的東西啊,讓我寫那些虛偽的歌功頌德的文章,我寫不出來。我在旁邊眼看他走入歧途,還不思悔改,只好出馬。我先跟他講了一個佛印和尚與蘇東坡的故事,宋代著名學者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與佛印相對而坐,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說:“我看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則微笑著說:“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蘇東坡覺得自己佔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後,蘇東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這件事,蘇小妹說:“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麼,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麼。”我後來對他說,我非常贊同你求“真”的思想,但是,你的“真”還缺少一樣東西,是什麼呢?那個學生自己若有所思地說,美。從此,作文的風格大變。
我常常擔心,我們的老師在跟學生強調“真”的同時,是不是常常忽略了“善”與“美”。有些地方讓學生評教,對於教師來說,是一個促進自己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好方式,對於學生來說,能夠有正常的渠道和老師溝通,也是很好的。但是,讓學生評教往往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後果,那就是管理嚴格的老師會覺得很吃虧,因為部分學生會藉此發洩不滿。這種情況的確是普遍存在的。其實根源就在於,我們在舉行學生評教活動之前,是否在學生中做了足夠多的善的教育?我們有沒有教會學生學會與人為善,學會寬容和善待他人的缺點與錯誤?反之,如果只是一味求真的話,結果反而不美。
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一直講的一句話就是“有理還得有禮”。我強調“理”,這是“真”,更強調“禮”,這是“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善比真還有重要。我一直教育學生不要抱怨,凡事先檢討反省自己的問題,其次再來給別人提建議。我要求他們有禮貌,不要氣勢凌人,要內斂,要照顧別人尊嚴。
我一直堅信一點:一名教師對學生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會回報到他自己的身上來。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裡,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裡,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裡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甕裡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3)
這個故事就是成語“請君入甕”的由來。所以,如果我讓學生凡事都去跟人理論,學生最終便會跟我理論;如果我讓學生在與人發生矛盾時總是指責別人,那麼學生最終便會指責我;反過來,如果我一直教育學生在別人犯錯的時候要學會體諒別人,寬容別人,那麼在我犯錯誤的時候,學生最終也會體諒我,寬容我。這正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
孟啟的問題來得不是時候,在全班學生與自己的意志力作鬥爭時,他突然間怠工,我不禁有些惱怒起來。有個性的學生我也喜歡,但是首先得學會自制、自控。在這件事情上,我決定採取強硬措施,而不作絲毫的退讓。
作出這個決定有些冒險。背書這麼些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