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頁)
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分析了這麼多,其實,我只想給父母們傳達一種觀念:不管你的孩子正處於哪個年齡段,你要想教育好他們,必須提前瞭解他們的心理。
就拿四年級這個關鍵期來說,如果父母瞭解四年級孩子心理及思維發展的特點,肯定會提前向孩子灌輸“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觀念。這樣,對於思維正在高速發展的四年級孩子來說,這將會促使他們的成績穩步前進,而不是厭學。
如果父母瞭解四年級學生知識的特點,從而對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抱怨;多些表揚,少些批評,那孩子得到的也一定是成績的節節攀升,甚至從此愛上學習。
……
那麼,在孩子讀四年級之前,或者讀四年級的過程中,父母還應該提前知道哪些知識呢?或者說,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呢?
方法一: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自從曉宇上學以來,曉宇媽媽就好像失去了自由。每天,她準時叫兒子起床、勸兒子穿衣服,不然他就會遲到;她要為兒子收拾書包,否則他會丟三落四;她要為兒子檢查作業,否則他只會把作業應付完了就不管了……
但有一天,一位教育學家的話點醒了曉宇的媽媽。這句話是:“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你能一直這樣照顧他,直到他大學畢業嗎?”
這天晚餐後,曉宇媽媽很嚴肅地與兒子深談了一次。她這樣告訴兒子:“曉宇,長久以來,我為你的學習問題傷透了腦筋,但一直也沒有效果。現在我決定了,讀書是你自己的事情,以後你起床、收拾書包、做作業這些事情,我都不會再插手了,你必須要學會自己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四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思考“他在為誰而學習”這個問題了,而父母錯誤的做法,往往會讓孩子產生誤解: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就像曉宇媽媽以前的做法,雖然每天她在曉宇的學習問題上,要花費大量的心思和精力,但曉宇並不一定會領媽媽的情。相反,當媽媽催他起床、給他指出作業中的錯誤時,他得到的是這樣的資訊:他在為媽媽而學習。所以,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孩子的一切行為好像都是在向父母挑釁:我絕不會乖乖讀書。父母越逼著孩子去認真學習,越可能給孩子創造了拒絕學習、反駁父母的機會。在此時,更不用說孩子會有積極學習的動力了。
四年級,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2)
當然,當父母真的意識到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從而下定決心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負責時,孩子往往會不信,他們總會尋找機會去試探父母,如曉宇在與媽媽談話後不久,便找了一個機會來試探媽媽。
一天,媽媽下班回家,看到曉宇拿著語文課本在客廳裡一邊看電視,一邊看書。她沒有像往常那樣勃然大怒,逼著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裡去看書,而是跟孩子打過招呼後,就開始忙自己的家務。
一會兒,曉宇沉不住氣了,跑過來對媽媽說:“媽媽,我們明天要考語文。”媽媽“嗯”了一聲,就沒再理他。
他還在繼續試探媽媽,說:“可是,媽媽,我還沒有複習完呢!”媽媽還是“嗯”了一聲,又開始忙自己的事情。
曉宇有點失望地對媽媽說:“媽媽,你怎麼不理我呀?你是不是不關心我了呀?”
媽媽放下手裡的家務,認真對他說:“你似乎希望我逼你去看書。媽媽當然希望你能考出好成績了,可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去看書,在哪看書,是應該由你自己來決定的事情。”
從此以後,曉宇對媽媽的態度深信不疑了。
當孩子試探父母時,父母的態度一定要堅定,說不參與孩子的學習就真正不參與。如果面對孩子的試探,曉宇的媽媽這樣應對:用責備的口氣對曉宇說 “再不好好看書,就會考試不及格”“考不好會被老師懲罰的”……那麼,曉宇一定會這樣想:雖然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但有媽媽的參與,這個遊戲會變得很有趣。於是,他會繼續與媽媽玩這種“你越管我,我越不好好學”的遊戲。
所以,只有家長真正地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後,孩子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會真正地去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方法二:告訴孩子——你要為理想而學習
孩子在為什麼而學習?如果用這個問題問家長,家長們會怎麼回答?也許家長們讀小學的時候,他們會這樣回答:
“為中華崛起而學習!”
“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學習!”
“為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