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8日,美聯儲將利息降至4�75%,這是自2003年6月以來的首次降息。
市場預期悲觀,出於刺激經濟增長的考慮,美聯儲將繼續降息。事實上此後的三個多月美聯儲又連續2次降息(2007年底降至4�25%)。而此時,英國利率保持在5�25%的水平。
在美聯儲連續降息以及美英兩國利差不斷加大等因素的影響下,自2007年9月至2007年底,美元持續走弱。2008年上半年,在次貸危機沒有深入影響的情況下,美元有所走強。然而,由於美國經濟前景依然堪憂,金融市場和就業市場持續疲軟,美聯儲繼續調低2008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並於2008年1月22日繼續降息,截至2008年4月30日,當年前四個月又連續3次降息,4月底降至2%的歷史低位。雖然英國中央銀行於2008年4月10日也開始降息(降至5%的水平),但此時美英兩國的利率差比2007年年底更大。
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前四個月的連續降息沒有像2007年最後的三個多月那樣引起美元的持續走弱,各種原因使人們對美聯儲的降息週期行將結束的預期很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元的持續貶值。但是,市場預期與美聯儲實際政策的偏差,仍然使美元在震盪中走弱。
二、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
(一)從物價角度看
匯率變動透過出口商品和進口商品兩方面影響物價。本幣貶值,使以進口原料加工的商品價格上升,如果該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彈性很小或沒有其他替代品,那麼在進口物價及相關產品的物價上升而需求又基本不變,並且這種進口商品在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中所佔比重較大的情況下,就會造成透過生產成本上升推動最終成品價格上漲,導致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同時出口方面,本幣貶值增加了本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使出口擴大,在出口商品供給彈性較小的情況下,國內商品供不應求,引起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產生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本幣貶值引起國內物價水平上漲,在名義利率暫時不變的前提下,實際利率下降,同時名義利率存在上升的壓力。
(二)從預期角度看
在利率平價條件下,一方面,我們知道本幣貶值會激發人們對貨幣進一步貶值的預期,從而導致“貨幣替代現象”,引起短期資本外逃,國內資本供給減少,貨幣需求過熱導致利率上升。另一方面,有時候本幣貶值也會激發起人們對貨幣將升值的預期,則可能引起短期套利資本流入,國內資本供給增加,貨幣供給過剩導致利率下降。匯率的預期變化取決於長期匯率水平與即期匯率水平之間的差距和兩國相對經濟實力的變化。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看出利率與匯率之間可能透過多種途徑相互影響,影響作用的顯著性要視不同情況具體分析。利率與匯率是同方向變動還是反方向變動,也要根據利率或匯率變動對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對影響程度而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利率與匯率之間的互動並不一定像理論分析的那樣,存在即時、必然的聯絡。所以在分析利率與匯率的相互影響時,要綜合考慮市場的預期、心理因素以及各經濟和政治事件等對兩者的影響程度。
第三節 物價變臉趨若鶩:通貨膨脹的國別差異
及其對匯率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以後,浮動匯率制度逐漸取代了固定匯率制度,成為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匯率制度。由於浮動匯率制度是透過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係決定匯率的一種制度,所以任何影響兩國貨幣相對供求的因素都將靈敏地反映到匯率的變動上。
一、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
通貨膨脹水平是衡量一國一定時期內物價總水平持續上升的變數,體現了本國商品市場上貨幣供過於求的情形,通貨膨脹水平對匯率的影響是透過國際貿易和本國利率政策來實現的。一方面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國內物價上漲,出口商品生產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力下降,導致出口商品的減少、進口商品的增加,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供過於求、外幣供不應求,從而本幣貶值。另一方面,發生通貨膨脹時,該國央行通常會提高利率以對抗通貨膨脹。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由於該國貨幣同其他國家貨幣的利差擴大,就會吸引外資流入導致本國貨幣升值。不過,央行調高利率與通貨膨脹並不存在必然聯絡。例如2008年第一季度,在全球面臨通貨膨脹壓力的大背景下,美國國內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勞動成本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