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且去算命”指示的文化部長(禮部尚書)蔡升元,乾脆以“算卦先生說了,俺命帶災禍,三年內不宜在朝”為由,申請三年帶薪休假,皇上不是也照準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沒事別當偷窺狂
當大臣的要想安身立命,就得整天琢磨皇帝的想法喜好。可皇帝這種特殊人類,卻是最講究個人隱私的,您想啊,他眼跟前就守著那麼大的宅院,那麼多的美女和財產,這還不算,偌大一座江山,可統統都他一個人的,不上心多看著點兒,能行嗎?
因此啊,這皇帝大抵都有個毛病:最喜歡偷窺大臣們,最不喜歡大臣們偷窺自己,尤其害怕自己的心思啊、秘密啊,被別人知道。清朝皇帝吃飯,再喜歡吃的菜都只能吃三口,絕不能伸第四次筷子,這是為什麼,還不就是怕人知道自個兒的脾胃喜興?
知道這點,很多看上去很怪的事,就不難找到答案了。比如唐太宗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房玄齡,有一天隨口問唐太宗侍衛“皇宮北門那建築工地,是蓋什麼樓堂館所呢”,被唐太宗聽到,那就是一陣咆哮,要不是魏徵跑來解救,後果不堪設想。這老房就犯了這愛偷窺的毛病——皇帝蓋什麼樓堂館所,憑什麼讓你一當大臣的知道?你瞭解這些,究竟是何居心?您看,凡事就怕琢磨不是?
有人說,皇帝那是怕陰謀家野心家呢,其實當大臣的有幾個是野心家、陰謀家?大多不過為了混個不錯的飯碗,弄份不但能罩自己一輩子,最好還能罩子孫幾輩子的福利勞保。他們偷窺也好,刺探皇帝心思也好,多半是為了自保。問題是,這種笨辦法非但不能自保,弄不好還能搞出事來。
比如李斯,本來他丞相當得好好的,可偏要弄幾個眼線放在秦始皇身邊。有一次秦始皇在驪山頂上,看見李斯回城,那個儀仗隊那叫一個氣派,心裡就不大痛快,隨口褒貶幾句。得,這眼線就給傳李斯耳朵裡了,李斯第二天就把儀仗隊從一個營縮編到一個班。結果怎麼著?秦始皇勃然大怒,拼命追查究竟是誰走漏了訊息,可愣是怎麼也查不出,一怒之下,竟把那天跟著自己上驪山的人全給宰了,順便連李斯一塊兒嘀咕上了。
換了我是李斯,得了眼線的密報,就算精簡整編,也絕不能做那麼明顯,一定得慢慢地減,不聲不響地減。要讓皇帝以為,咱是學習了皇帝陛下有關艱苦奮鬥、大搞廉政建設的詔書,才豁然領悟,自覺自願地開始削減不必要行政開支的,跟什麼偷窺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如果沒把握,那麼還不如什麼都不做。要知道,秦始皇發那麼大脾氣,那不是為了幾輛車幾把扇子,是因為一個當大臣的,居然連自個兒偷偷說了什麼話、轉了什麼心思都弄那麼清楚,這太沒安全感了。所以啊,接茬鋪張浪費,那不過是作風問題;如果被皇上發現偷窺,那可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了。
因此這個“內言不外洩”,可是皇帝公關學裡相當要緊的一項,萬萬輕忽不得。唐文宗的大臣宋申錫,本來深受皇帝信賴,甚至被拉入對付攬權宦官的密謀當中,就因為有人誣告他“洩露為皇上密探的底細”,結果給皇帝一怒之下趕去福建下放。清朝雍正皇帝最喜歡用密摺來蒐集小報告,因此很多芝麻綠豆官都獲得密摺上奏的權力。有個襄陽副市長(同知)廖坤不知哪兒來的造化,也得到了這項權力,覺得皇上對自己那是十分信任啊,喜得不知腦袋擱哪兒才好,就把這喜訊告訴了同鄉蔡某某。結果訊息走漏,才遞了兩回摺子,就讓皇上把密摺權給停了—皇上讓誰不讓誰遞密摺,這也是皇家機密啊,您把機密給到處洩露,能保住腦袋算走運,還想升官發財?
所以啊,做官最好學漢朝那個富平侯張安世。這位老兄當將軍、當丞相時,每逢軍國大事總是先溜進皇宮,跟皇上都商量妥了,連公章都蓋了,然後再溜出去,跟沒事兒人一樣踱進辦公室等詔書。詔書下發,大夥兒一看,怎麼指示是這樣啊,真夠怪的,張老兄也會伸著脖子,晃著腦袋,跟著喊幾聲“真夠怪的”,彷彿詔書裡那些餿主意,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一樣。這張安世的富平侯傳了至少6代,甚至隔了個王莽的大新朝,再到了東漢,還能接著傳下去,這與老張善於剋制偷窺心理、注意保護皇家機密,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說對了又能咋的
《荷馬史詩》裡有個特洛伊公主卡珊德拉,她具有預言未來一切的能力,可因為被阿波羅詛咒,誰也不相信她所說的話,讓她只能徒呼奈何。
想來卡珊德拉一定很鬱悶,世上再沒有什麼事,比明明知道不幸即將發生,跟當事人說了,可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