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助他們在短時間裡獲得最好的休息。
心理學家經過探討與研究,發現應用催眠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失眠的問題。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催眠在治療失眠方面的實用技巧。
失眠的大部分原因來自於情緒,而催眠很容易處理情緒。失眠的人在睡覺前的自我對話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而消極的模式:每當要睡覺前,失眠的人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諸如“今晚上又沒辦法睡著了”、“今天晚上該怎麼辦呢”,這樣的思維習慣相當於在不斷地暗示自己“睡不著”。有時候,失眠的人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告訴自己:“不要這樣想了,不會睡不著的……”但往往沒有用,因為這樣的思維習慣是沒有辦法阻斷的,唯有將這種思維習慣加以引導,用新的思維模式代替舊的模式才能根治失眠。在治療失眠時,我通常用以下的方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接受患者的思維模式,引導他帶著自己的思維往前走。“今天晚上,你已經無法睡著了,但是你睡不著的時候,你會想些什麼呢?”
★ 順著患者的思維,進一步引導患者進入放鬆狀態。“想什麼事情可以讓你在睡不著的這段時間裡感到放鬆呢?”
★ 然後按照通常的暗示引導患者放鬆,直至進入睡眠狀態。
整個的治療過程可以由專業的催眠師來引導,也可以進行自我催眠。
下面是我處理過的一個案例:
第八章 教育中的催眠(6)
某醫院院長,因為工作原因每天生活在焦慮的情緒中:擔心病人的情況,害怕醫院陷入醫療糾紛,憂慮醫院的人員管理情況……這些憂慮的事情一直折磨著他。在找到我之前,他患失眠症已經九年,痛苦不已,記憶力減退,沒有精神,醫院的工作幾乎沒辦法做下去。
我對這位院長前後進行了三次催眠。第一次,我對他的認知進行了處理。將他匯入催眠狀態後:首先,我告訴他情緒來自於個人的看點,也就是暗示他了解自己的處境——他其實一直在為沒有發生的事情焦慮;接著,我引導他把注意集中在如何應對這些令他擔憂的事情上而不是事情本身,給出“建立危機干預系統”的建議,他欣然認同了這一建議,漸漸開始放鬆;然後,我引導他思考這樣的應對給他帶來的好處,在反覆引導後,他認為從此以後醫院將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這次催眠後,由於認知的改變,焦慮的情緒已經消除,於是進行了第二次催眠。在第二次催眠中,我用上面所說的步驟,很快將他匯入催眠狀態中,醒來之後他告訴我:“我九年來第一次睡得這麼舒服!”第三次催眠就是對他新的認知與良好睡眠感覺的鞏固。經過這三次催眠治療,那位院長把醫院管理得井井有條,晚上倒頭就能一覺睡到天亮。
視野拓展:催眠補償睡眠時間
許多人覺得只有睡眠才能叫做休息,這是對“休息”的誤解。對人體來說,休息分為大腦休息與身體休息。大腦其實一直在工作的,哪怕是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大腦停止工作的也只是主意識部分,潛意識一直在工作。而身體在工作一定時間之後需要透過睡眠來休息,也就是說透過睡眠休息的主要是我們的身體。很多人在幾個小時的睡眠後有頭暈的感覺,我們通常會覺得沒有睡好,但研究發現身體累了,只需要休息3~5個小時就已經足夠,頭暈是大腦沒有休息好所致,此時需要的是運動——這就是晨跑之後人的精神特別好的原因。而那些沒有睡好而感到疲憊的人,是因為身體用情緒在狹小的床上做了一晚上的造型,搞得自己疲憊不堪,當然第二天覺得累。
因為對睡眠的認知誤區,我們往往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前提:“我一定要睡夠××小時,否則精神就不會好。”在這樣一種認知之下,我們醒來後,自己假設的認知對身體的感覺進行評判,帶給我們相應的情緒。催眠補償睡眠時間的作用首先還是對我們認知的改變。針對這種情況的暗示方法有多種,下面舉一例說明:
★ 在睡覺前,躺下來用前述技巧放鬆自己的身體。可以讓自己的四肢先緊張十秒再放鬆。
★ 給自己一個暗示:“我會休息得特別好,我睡三個小時體力就會完全恢復,我睡三個小時比別人睡八個小時的效果都好……”可以用嘴念出聲來,讓自己的耳朵聽到。
★ 調整自己的呼吸,讓呼吸配合某個單調的節奏,如雨滴聲、風聲,或三步舞節奏。例如:(蹦擦擦)—吸氣—(蹦擦擦)—吐氣,反覆體驗身體的感覺,只要身體放鬆3~5個小時身體就休息好了。
★ 用自己能聽到的聲音不斷重複上面的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