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頁)
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韓信的被誅殺,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劉邦的猜忌,不能容忍功高權重的大臣,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同時也與韓信本人居功自傲、不能謙柔自守有關。
與韓信不同,張良與陳平等人在功成之後能夠善處君臣關係,不僅使自己得以免除禍患,而且對王朝的穩定也有一定的好處。
張良是秦漢之際最出色的謀略家。他輔佐漢高祖,策無遺算,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使劉邦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最終統一了天下。張良雖被漢高祖稱為“人傑”,卻沒有自恃才高的傲氣,其志在為韓報仇,而視功名利祿為鴻毛。當天下統一後,高祖以齊地三萬戶封張良,張良婉言謝絕,只願封為留侯。隨即以體弱多病為由向高祖告假,表示從此不問世事,願從赤松子遊,修煉導引辟穀之術。此後他便閉門不出,不再過問世事。
張良在大功告成之後不圖酬報,引身而退,因此高祖對他毫無戒備之心,始終把他當做最可信賴的人。高祖晚年甚至把太子也託付給張良。張良雖然胸藏韜略,但他心懷坦誠,光明磊落,淡於功名,甘心寂寞,急流勇退,與世無爭,因此始終得到漢高祖的信任。
陳平是另一種典型人物。他足智多謀,料敵如神,曾六出奇謀,使劉邦轉危為安,渡過難關。他與張良一樣,是劉邦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不可或缺的謀臣。但其為人豁達大度,不拘小節,據說他在出仕之前行為不端,與嫂嫂關係曖昧。後來外出謀職,先投奔魏王,不得重用,又逃到楚軍中,項王對他也不器重,最後才投奔漢王,任為護軍。在職期間又收受賄賂,並按行賄多少安排工作。但劉邦看重陳平的才幹,認為“盜嫂欺金”是德行問題,瑕不掩瑜,現今正當革故鼎新之際,正是謀略之士大展宏圖之時,故放手任用他,採納他的謀略。劉邦對陳平也始終信任有加,在其臨終遺囑中,陳平也是他託付的安劉佐漢的重要大臣之一。
陳平在處理君臣關係時更為老練,他善於察言觀色,審時度勢,虛與君主周旋,以保全自己。漢高祖擊破黥布後,回師長安,不料途中得了重病,又得知燕王盧綰造反,他命令樊噲率兵擊盧。樊噲是呂后的妹夫,與劉氏十分親貴,又是屢立戰功的功臣。但任命剛發出,就有人在高祖面前說樊噲的壞話。漢高祖非常憤怒,說:“樊噲見朕病重,想朕早死啊?!”於是命陳平和周勃前往樊噲軍中,奪其軍權,並立即將樊噲斬首。在途中陳平對周勃說:“樊噲乃皇上的故友,又是呂后的妹夫,又親且貴,皇上一時憤怒而下令將其斬首,恐怕事後又後悔。我們不如將樊噲囚禁起來交給皇上,由他親自處決。”陳平一行還未到長安,就聽說皇上駕崩了。陳平急忙趕赴朝中,將情況向呂后作了彙報,受到呂后的稱讚,樊噲也恢復了爵邑。
劉邦逝世以後,呂氏專權,對前朝大臣心懷疑忌。陳平審時度勢,虛與呂氏周旋,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不久,孝惠帝早亡,呂后欲立呂氏親屬為王,詢問丞相王陵的意見。王陵堅持漢高祖立下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遺囑而堅決反對。呂后極為不滿,又問陳平,陳平回答說:“可以。”於是呂后罷免了王陵的丞相之職,而任命陳平為丞相。陳平任丞相後,始終憂讒畏譏,因此他委隨圓滑,應變令權,以權謀善處君臣關係。為了解除呂后對他的懷疑,他故意不理政事,在家天天飲酒,與歌兒舞女嬉戲。呂后之妹因樊噲被囚之事而對陳平懷恨在心,常在呂后面前說陳平的壞話,說他任丞相卻不做事。陳平聽說後,反而變本加厲,消磨於酒色之中。呂后聽了,心中暗暗高興,於是呂后放鬆了對陳平的警惕。陳平透過韜晦之術不僅保全了自己,而且也為後來平定呂氏之亂積蓄了力量。呂后死後,陳平聯絡朝中舊臣,一舉誅滅呂氏,擁立孝文皇帝,安定了劉氏天下。
東漢光武帝劉秀雖然對開國功臣也心存疑忌,但他採取的方法卻與劉邦截然不同。一方面,他實行“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後漢書·賈復傳》。的方針,不讓軍功大臣參與國家大事,大力訪求巖穴處士,任以為文吏,而以吏職相苛;另一方面,封軍功大臣為列侯,讓他們享受崇高的榮譽,並賜予豐厚的財物。當時的開國元勳也領悟了光武帝“不欲功臣擁眾京師”的用心,除了鄧禹、李通、賈復三人被特准與公卿參與國家大事,其餘的大都退居私宅。鄧禹是東漢名列雲臺第一的功臣。當初劉秀單車赴河北,勢單力孤,鄧禹策杖北渡,追附劉秀,為其出謀劃策。光武帝平定天下以後,封鄧禹為高密侯,以特進奉朝請。鄧禹在功成名就以後,常欲遠離名利和權勢,退居林泉,“整修閨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