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傳》中,則悍然臆斷,不可以為訓矣。然其解釋經義,詞簡理明,融貫舊聞,亦頗賅洽,在元人說《易》諸家,固終為巨擘焉。
△《易纂言外翼》·八卷(永樂大典本)
元吳澄撰。澄所著《易纂言》義例,散見各卦中,不相統貫。卷首所陳卦畫,亦粗具梗概,未及詳言。因復作此書以暢明之。《纂言》有通志堂刻本,久行於世。此書則傳本漸罕,近遂散佚無存。朱彝尊《經義考》雲:“見明崑山葉氏書目,載有四冊,而亦未睹其書。”今惟《永樂大典》尚分載各韻之下。考澄所作《小序》,原書蓋共十二篇:一曰《卦統》,以八經卦之純體合體者為經,六十四卦之雜體者為緯,乃《上、下經》篇之所由分。二曰《卦對》,以奇偶反易成二卦,成上下篇相對。三曰《卦變》,言奇偶復生奇偶,其用無窮。四曰《卦主》,因《無妄》傳而推之,以明一經之義。五曰《變卦》,言剛柔交相變,而一卦可為六十四卦。六曰《互卦》,言中四爻復具二卦,以為一卦。七曰《象例》,凡經之取象皆類聚之,以觀其通。八曰《佔例》,言元、亨、利、貞、吉凶、無咎,其義皆本於天道。九曰《辭例》,乃《象例》、《佔例》所未備,而可以互見者。
十曰《變例》,言揲蓍四營十八變之法。十一曰《易原》,明《河圖》、《洛書》、《先後天圖》。十二曰《易流》,備舉揚雄以下擬《易》之書。今缺《卦變》、《變卦》、《互卦》三篇,《易流》缺半篇,《易原》疑亦不完。然其餘尚首尾整齊,無所遺失。自唐定《正義》,《易》遂以王弼為宗,象數之學,久置不講。
澄為《纂言》,一決於象。史謂其能盡破傳注之穿鑿,故言《易》者多宗之。是編類聚區分,以求其理之會通。如《卦統》、《卦對》二篇,言《經》之所以厘為上下,乃程、朱所未及。《象例》諸篇,闡明古義,尤非元、明諸儒空談妙悟者可比。雖稍有殘缺,而宏綱巨目,尚可推尋。謹依原目編次,析為八卷,俾與《纂言》相輔而行焉。
△《易原奧義》·一卷、《周易原旨》·六卷(內府藏本)
元保八撰。保八字普菴,色目人,居於洛陽。是書前有《進太子箋》,結銜稱“太中大夫前黃州路總管兼管內勸農事”。又有任士林《序》,稱“貳卿寶公”。
不知其終於何官也。《箋》末不題年月。黃虞稷《千頃堂書目》,稱舊有方回、牟巘二《序》。按回、巘皆宋末舊人,則保八為元初人矣。是書原分三種,統名《易體用》,本程子之說,即卦體以闡卦用也。朱彝尊《經義考》載:“《易原奧義》一卷,存。《周易原旨》六卷,存。《周易尚佔》三卷,佚。”考陳繼《儒匯秘笈》中有《周易尚佔》三卷,書名與卷數並符。書前又有大德丁未保八《序》,人名亦合。然《序》稱為瑩蟾子李清庵撰,不雲保八自作。其書乃用錢代蓍之法,以六爻配十二時、五行、六親、六神,合月建日辰以斷吉凶,亦非尚佔之本義。《序》文鄙陋,尤不類讀書人語。蓋方技家傳有是書,與保八佚書,其名偶合。明人喜作偽本,遂撰保八《序》文以影附之。不知保八說《易》,並根柢宋儒,闡發義理,無一字涉京、焦讖緯之說,其肯以此書當古佔法哉?今辨明其妄,別存目於“術數類”中,而保八原書則仍以所存二種著錄,庶闕而真,猶勝於全而偽焉。
△《周易程朱傳義折衷》·三十三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元趙採撰。採字德亮,號隆齋,潼川人。其書用註疏本,節錄程子《易傳》、朱子《本義》之說,益以《語錄》諸書,列之於前,而各以己說附於後,所謂“折衷”也。所注僅《上、下經》,殆以程子所傳不及《繫辭》以下歟?前有采《自序》,稱“有康節邵子推明羲、文之卦畫而象數之學著,有伊川程子推衍夫子之意而卦畫之理明。洎武夷朱文公作《本義》,釐正《上、下經》、十翼而還其舊作。《啟蒙》本邵子而發先天。雖《本義》專主卜筮,然於門人問答又以為《易》中先儒舊說皆不可廢。但互體、飛伏、納甲之類,未及致思耳。故愚以為今時學者之讀《易》,當由邵、程、朱三先生之說溯而上之”云云。故其書雖以宋學為宗,而兼及於象數變互,尚頗存古義,非竟暖暖姝姝守一先生之言也。顧炎武《日知錄》謂:“割裂《本義》以入程《傳》,始於胡廣之修《大全》。”
然董楷已用程子之本而附以《本義》,採又因之,則其來有漸矣。炎武專責胡廣,殆未見二書歟?
△《周易衍義》·十六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元胡震撰。震自署曰“廬山深溪”,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