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西望。漸漸交到午時,只見內裡走出一個半老不老的和尚來,雙跏趺著腳兒打坐於佛座之前,口雖不開,卻象默默唸經的一般。那和尚才坐下一刻,這孫小聖頭上早已岑岑痛矣!欲要就上前問他,又恐錯了,只得忍著頭痛在窗外偷看。正疼到極處,忽又見一個和尚,雙手捧了一杯茶送與那打坐的和尚道:“老師父請用一杯茶。”那打坐的和尚忙立起身來接道:“多謝老師。”那裡二人說話,這裡孫小聖頭早不痛了。不一時,吃完了茶,收了盅去,那和尚依舊坐下,照前象唸經的一般,這孫小聖的頭不知不覺又痛起來。孫小聖方認得真了,再忍不住,忙走進佛堂,雙膝跪在唐半偈面前道:“老師父,我與你前世無冤,今世無仇,你為何在此咒我?”唐半偈忙抬頭一看,只見一個尖嘴縮腮猢猻般的人,雙手抱頭跪在地下說話,因答道:“貧僧自持定心真言,何嘗咒你?”孫小聖道:“你不咒我,為何你念咒我便頭痛?”唐半偈道:“哪有此說!我不信。”孫小聖道:“你不信,試再念念看。”唐半偈依言,又默默唸將起來。才念動,孫小聖的頭早痛將起來,連叫道:“老師父,莫念,莫念!”唐半偈心知是真言有靈,徒弟來助,要藉此收服他,便默唸不住口。痛得小聖抓耳揉腮,滿地打滾道:“老師父好狠心,弟子不憚數萬裡尋聲而來,求老師救苦。叫你莫念,為何轉念得狠了?”唐半偈方住口道:“你是什麼人?從何處來?怎生知道是我咒你?可實實說來,我就不念。”孫小聖因唐半偈住了口,他便頭不痛了,忙爬了起來,仍跪在半偈面前,說道:“老師父面前,我不說謊。我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仙石中生身,姓孫名履真,別號小聖,因修成道法,撞入王母瑤池,坐索仙桃、仙酒,玉帝得知,命三界五行諸神捉我,被我一頓棒打得東倒西歪,又打出南天門,無人抵敵。玉帝無法,訪知我老祖在西天為佛,只得苦苦請了我老祖調停。我因受老祖之命,故這幾年在山中修心養性,不敢生事。我老祖怕我野心不定,臨行又將這金箍兒套在我頭上,說道:‘這雖是你的魔頭,你的正果卻也在這個箍兒上。’一向安然無事。這幾日,忽然束得痛起來,想是我的魔頭到了,又想是我的正果該到了,故從花果山直尋到此間,才得遇見老師。老師唸咒咒我,眼見得是我魔頭了,但正果也要在老師身上。”唐半偈道:“且問你老祖是誰?”孫小聖道:“我老祖乃昔年唐三藏佛師的徒弟孫大聖,今已證果為鬥戰勝佛。”半偈聽了,滿心歡喜道:“我佛有靈!我佛有靈!”只管點頭。小聖看見,因問道:“老師連連點頭稱佛有靈,其中定有緣故。且請問這咒語是誰傳的?為何一向不念?老師父是何法號?並求指示。”半偈微微笑道:“我說與你聽。”正是:
雪隱鷺鷥飛始見,柳藏鸚鵡語方知。
未知唐半偈與孫小聖如何說法,且聽下回分解。
第九回 心猿求意馬 東土望西天
詩曰:
圈兒跳不出,索子自牽來。
始信無為法,為之何有哉?
又曰:
茫茫一團氣,幻出東西天。
天且為地限,於人何有焉?
話說孫小聖,為頭痛直尋見了唐半偈,說出真情,轉問唐半偈是何法號,咒語是誰人傳授。唐半偈因說道:“我法名大顛,今上皇帝賜號半偈。原是潮州人,只因見佛教淪入邪魔,上表請正。前因未蒙聖旨,故居此庵待命;近因各寺奉講經之命,感得唐玄奘佛祖與你老祖親臨法壇,顯示神通,將三藏真經都封了,又明說,我佛真經,必須求我佛真解,方得宣明度世。故今上皇帝十分信心,命老僧親往靈山拜求真解,即日要行。又感得唐玄奘佛祖與你老祖憐我只身難行,授此定心真言,叫我三時默誦,自有大神通的徒弟來幫助上西天。老僧奉旨,才念得數日,早化得你來,一字不爽,豈非我佛有靈乎?”孫小聖聽了歡喜道:“原來卻是我老祖做成的圈套。他原說,不成正果,終屬野仙。他又說,他之前車,即我之後轍。今日求解,豈不與他求經一般,又是我的魔頭,又是我的正果。罷罷罷!只得要幫扶老師父西天去走一遭了。”唐半偈道:“你果真心幫扶我西天求得真解來,這段功行卻也不小。”孫小聖道:“人皆贊說,心如金石,我的心是石頭裡生出來的,怎麼不真?我是個急性人,就此拜了師父吧。”隨趴在地下磕了八個頭,又說道:“既拜為師徒,就是一家人了,那個真言卻是再不可念。”唐半偈道:“你既肯盡心奉佛,我念他作甚?但你既入我佛門,拜我為師,便是我佛家弟子,我當與你摩頂受戒,喜得你頭髮不甚多,也不須披剃。你名孫履真,這‘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