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食,何不叫他去?老師卻攬在身上。”唐半偈道:“真經失旨,求解解經,正佛門大事。我既為佛門弟子,安敢推諉他人,自不努力?”懶雲道:“我不是叫老師推諉。老師是遠方人,不知這求解利害。”半偈道:“有甚利害?”懶雲道:“我們生長長安城中,常聽得老人家說起,求經這條路有十萬八千里之遙,一路有千妖百怪。當時玄奘法師去求時,虧了觀世音菩薩點化他,收了三個徒弟。大徒弟叫做孫行者,二徒弟叫做豬八戒,三徒弟叫做沙和尚。這三個徒弟都是降龍伏虎的神通,斬怪降妖的手段,方才到得靈山求得真經回來。老師你一個人,手無寸鐵,如何去得?”半偈道:“西天有路,貨僧有路走一步是一步,怎麼去不得?就是玄奘法師出門時,三個徒弟在哪裡?若說千妖百怪,吾心自有一佛,怕他怎的!”懶雲道:“老師說的都是迂闊套頭話兒,只恐到臨時有許多難哩!”半偈道:“天下最難之事,無過一死。貧僧有死無二,有甚難處?”正說不了,忽見前日那兩個疥癩僧人又走進庵來,大叫道:“好和尚,不可畏難。這求解之事乃天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果,須要努力。就要徒弟也不難,我包管你三個。”唐半偈看見知是唐玄奘、孫悟空的變像,忙伏地拜求道:“蒙佛祖勉策努力,已承求解,不敢推諉矣。但恐一身一心,難歷這萬水千山,尚望二佛祖慈悲,若有徒弟,賜得一個幫扶幫扶也好。”唐三藏道:“有有有!你起來,我有一篇咒語傳你。這原是我佛的定心真言,你可牢記讀熟,每日三時默誦,自然先有一個神通廣大的徒弟來,助你上西天。”唐半偈聞言大喜,忙跪於唐三藏膝前拜受真言。唐三藏附耳傳了真言,又叫孫悟空將木棒付與他道:“這一條木棒,也是我佛的法寶,命付與汝。若遇邪魔外道,只消持此一喝,定當潛歸於正。”唐半偈再拜而受,欲要再問時,唐三藏與孫悟空已起在半空中,說道:“只要你信心努力,成就我的前志,若到危急之時,我自來救你。”說罷,漸入雲中不見了。唐半偈伏地禮拜不已。懶雲看了,嚇得只是磕頭道:“活菩薩,活菩薩!這等顯靈,顛老師只管放心前去,小僧再不敢多嘴了。”唐半偈起身作謝道:“老師阻勸,皆是善言,深感不盡。”自此之後,每日早中晚三時,必將定心真言默誦十數遍。這裡默唸真言不題。
不知這真言果有些妙處,又不見動廣長之舌,又不聞出仙梵之聲,又沒處尋圓通之耳,不覺一音一響,早已從南瞻部洲長安城中,直貫到東勝神洲花果山水簾洞孫小聖頭腦中來。正是:
相關痛癢無千里,縛束頭顱沒半絲;
若說人天多失誤,此心端的不差池。
卻說孫小至自受祖大聖之教,每日只在洞中修心養性,以待進求正果。因他外慮不生,內裡卻十分快活。不期一日清晨起來,頭裡有些疼痛,疼痛了半晌方才得定;到了午間,忽然又痛起來,又痛了半晌方定;到了晚上,忽然又痛。一連三、五日,日日俱是這等。用手去頭上一摸,卻是那金箍兒束得疼痛,因想道:“前日,祖大聖原說這箍兒是我的魔頭。這幾日頭痛,莫非就是這箍來魔我?”又想道:“我戴了許久為甚不痛?這幾日為何忽痛起來?”日日痛不過,只得來問通臂仙。通臂仙道:“我聞得當初老大聖頭上也有個金箍兒,乃是觀世音菩薩教唐三藏收束老大聖的法術。老大聖但不受教,唐三藏便念起咒來,老大聖便頭痛欲裂;今日,大王這等頭痛,想是有人唸咒。”孫小聖道:“若果如此,卻怎生解救?”通臂仙道:“必須覓唸咒人,求他不念,方可解救。”孫小聖道:“唸咒的知是哪個?到哪裡去尋他?”通臂仙道:“有痛處便有來處,有來處便有尋處。”孫小聖忽大悟道:“有理,有理。”清晨起來,將近痛時,他先一個獨坐,一心緊對著金箍兒上,果然有些奇異,不多時,頭額痛起,漸漸痛到兩邊。心下想道:“從當頭痛起,這唸咒人定在南方。又疑惑頭痛定從當頭起,到了午間,他便側過身子向西而坐,真也作怪,忽一點痛又從東半邊頭上起,他猶不信;到了晚間,他又側身向東而坐,果然不差一點,痛又從西半邊頭上起。孫小聖驗準了,心下方喜道:“這個唸咒的定在南方無疑了。”捱到次日,遂一路筋斗雲向南而去。不多時,早到了南瞻部洲,按下雲頭一看,乃是大唐國界。再將頭驗一驗,這痛卻不在南方,又轉到西方了;只得壓著雲頭徐徐往西尋來,直尋到長安城中,這默痛又在北方了;尋到北,這默痛又在東方;尋到東這默痛又在西方。尋來尋去,直尋了兩日,方尋到城西半偈庵。
此時還是辰巳之時,他頭尚未痛,庵門前坐了一會,見沒動靜,便起身走入庵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