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鄧等首長在商定何時進軍大別山,會議開得異常熱烈,但大家都仔細地觀察著劉、鄧首長的一言一行。最後,劉伯承經與鄧小平的簡短交談,然後鄭重宣佈:大軍南進,必須立即出動,然後闡明瞭定下決心的依據和理由、進軍部署。其間,鄧小平不時點頭,待劉伯承講完後,他馬上起來說:“劉司令員的意見和佈置非常正確,我完全同意,我們下決心不要後退,直進大別山”。隨後他又強調:所有的工作都要服從戰略進攻任務的要求,進入新區作戰要嚴守黨的政策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還有,後來兩人和陳毅定下淮海戰役攻佔宿縣,第二階段先打黃維兵團等重要決策,都是他們相輔相成的結果。
——兩個人在緊急時刻共同決斷。1947年8月進軍大別山的途中,過汝河時,遇到了南進當中最險要的時刻。前有阻敵隔河相峙,後有追兵尾追不捨。劉伯承高聲地號召指戰員:我們要從敵人的陣地上開啟一條血路衝過去?選鄧小平隨後大聲說: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和犧牲,堅決打過去?選突破了汝河防線,暴漲的淮河又橫在前面。鄧小平提出:由他來阻擊尾追之敵,李達指揮渡河,劉伯承先行渡河,指揮進入大別山的部隊。劉伯承說:政治委員說了就是決定,立即執行。結果,搶渡淮河成功。
——兩個人在困難面前搶挑重擔。1947年12月,劉、鄧率部隊挺進大別山區,為了更好粉碎國民黨軍重兵的“清剿”,劉、鄧決定分內外線配合作戰,兩個人也暫時分開率前後指揮所。顯然留在大別山堅持內線鬥爭是一副重擔,劉、鄧兩人為此有過爭論,雙方都堅持自己留下。最後,重擔還是鄧小平搶到了手。他對劉伯承說:我到底比你年輕,留在大別山指揮,你去淮西指揮全域性。劉伯承則說:警衛團都給你留下,我只帶一個排就行了。你在大別山行動頻繁,我帶電臺在淮西給你提供敵情。沒料到,劉伯承帶少數警衛部隊北上後,真的遇到了敵情。鄧小平聽到北面槍炮聲非常擔心,馬上派出一支部隊向北策應,直到後來接到平安的電報,他才完全放下心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和伯承長期共事,相知甚深(3)
淮海戰役過程中,鄧小平又主動搶過值班的任務來,說自己年輕,多熬夜,待有重大事情時再大家一道商量。
——兩個人都非常注意彼此尊重。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鄧小平十分注意照顧劉伯承的身體。他時常告訴有關人員:劉司令員年長體弱,司令部要特別注意,有事多找我和參謀長。劉是我們的軍事家,大事才找他。他自己總是在戰役?穴鬥?雪中力爭多做一些組織實施的具體工作。為了不打擾劉伯承休息,他讓戰士們把電話線拉得長長的,披著衣服到院子裡去接電話。行軍中吩咐給劉伯承預備擔架。到駐地時告訴有關部門給劉伯承準備好一點的房子,自己住差一點的。劉伯承也十分尊重年小自己12歲的鄧小平。他曾對部下說:鄧政委是我們的好政委,文武雙全,我們大家都要尊敬他,都要聽政委的話。工作上只要是鄧小平表過態,劉伯承一定說:按政委講的辦。同樣,鄧小平也一定會說:按劉師長講的辦。
——兩個人在下達命令時是同一聲音。翻閱13年來的劉、鄧簽發的電報,很少有劉、鄧分開發出,往往是兩個人其中的一個已經離開了,但電報署名仍是“劉鄧”。抗戰時期的幾次分手,解放戰爭時期的幾次分兵,都是這樣,如果不透過別的材料來證明,人們還都以為劉、鄧是在一起指揮。
——兩個人都是推功攬過。劉伯承在戰後總結經驗教訓時主動攬過。鄧小平則把功勞記在戰友的身上。如渡江戰役時,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淮海戰役時成立的以鄧小平為書記的總前委照舊行使指揮權。毛澤東當面親自交代給鄧小平:我把指揮權交給你。戰役取得了勝利,鄧小平到北京向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代表作報告時說:“劉伯承同志領導的第二野戰軍和陳毅同志領導的第三野戰軍,奉命渡江作戰。……順利地完成了渡江任務。”
——兩個人在政治風浪中仗義執言、互相關心。1958年在那場反對教條主義的鬥爭中,劉伯承受到了錯誤的批評,遭受到很不公正的待遇。這時鄧小平說:“劉伯承同志工作積極認真,對組織是尊重的。他今年已66歲了,又有病,不要搞得太緊張。”在劉伯承遭受政治困難時,林彪別有用心地說劉伯承在二野沒有起什麼作用,是鄧小平起主要作用。當時鄧小平就講:沒有那樣能夠很好合作的司令員,我這個政委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對此,林彪很不高興。1980年秋天,鄧小平曾代表黨中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