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沿長江西進,遲滯敵人,為中國方面幾乎“贏”得了一年的“時間”。但是,這個“贏”是以中國軍隊牲上百萬將士的傷者,東北、華北、華東和華中的半壁河山論陷,幾千萬百姓的生命和苦難為代價換來的,而且完全是在被動挨打和消極應戰的情況下逼迫出來的,自我安慰之詞而已民。
被敵封鎖,對外交通幾乎斷絕,中國要堅持抗戰,就必須建立新的經濟基地和尋找對外聯絡。蔣介石廣泛聽取專家顧問的建議,堅定了“經營四川”、“外戰入川”的決心。
1935年春夏,他視察川、滇、黔、陝各省以後,於7月決定了“以川黔陝為核心、甘滇為後方”的戰略方針。8月,在峨嵋訓練團對川、滇、黔三省各級幹部演講時指出:“我們本部18省哪怕失了15省,只要川滇黔三省能夠鞏固無恙,一定可以戰勝任何強敵,恢復一切失地,復興國家,完成革命。”抗戰爆發後,蔣介石又在漢口發表談話說,“以四川為持久抗戰後方,如武漢失守,即以四川為最後根據地。北固陝西,南轄滇、黔、桂諸省,穩紮穩打,以消耗敵人。同時促進國際變化,以求盟友。如此日本一定多行不義必自斃。”在《武漢撤退告全國軍民書》中,他又講道:“我國抗戰根據地,本不在沿江沿海線之淺狹交通地帶,乃在廣大深長之內地,而西南諸省,尢為我抗戰策源地帶。此為長期抗戰之根本方略,亦即我政府始終一貫之政策也。”1937年10月,國民政府正式議決遷都重慶,標誌著建立西南大後方的戰略正式實施。
評析:
“以空間換時間”,是蔣介石確定的一個重要的抗日戰爭的戰略指導思想。這是一個切合中國實際的戰略指導思想。當時在日本與中國的力量對比的基本態勢,是敵強我弱;敵是小國我是大國。以廣闊的國土作為戰略構想的物質支撐,以內地尤其是以大西南、西北作為自己的戰略依託,是比較明智的戰略選擇。從總體上講,他對“以空間換時間”戰略的詮釋,體現了知己知彼、揚長避短的軍事謀略原則。
“以空間換時間”戰略思想與“持久戰”的戰略思想是相通的。儘管它與毛澤東的“持久戰”思想不在同一個理論層次,但是理論的基點大體相同,這就是中國的國情與中日戰爭的基本特點。在抗戰初期,蔣介石肯定並在一定程度上吸納了毛澤東“持久戰”思想。在對實戰的指導上,抗戰頭16個月中,中國軍隊雖然放棄了部分“空間”,卻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時間。
“以空間換時間”,堅持持久抗戰求勝利,應該是一個積極進取的戰略方針,而不是守株待兔,更不是坐山觀虎鬥。而蔣介石“以空間換時間”,進行持久戰時,卻基本上是取後一種態度。在抗戰之初,為了保持自己的實力,戰略退卻成為部隊的大潰逃,一潰千里,失去戰略主動權。在戰略相持階段,實行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方針,“他的政策是袖手旁觀,等待勝利,儲存實力,準備內戰。”國民黨假借抗戰急劇擴軍,掌握數目龐大的正規軍,卻基本上是避戰、觀戰,久而久之,它的戰鬥力銳減。到抗戰後期,日本侵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時,一觸即潰。這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開始實行區域性反攻的態勢形成鮮明的對比。國民黨軍隊,乃至其最高統帥蔣介石的威信銳降,這也是加速國統區政治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博篇第14節 下山搶桃子
壟斷受降權,下山搶桃子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極其艱險的環境裡,抗擊日本侵略軍。而蔣介石則長期在峨眉山觀戰,指使其掌握的軍隊避戰,儲存實力。當日本宣佈投降後,蔣介石擔心處在抗日前線的共產黨得到應得到的勝利果實,於是,利用國民黨執政所壟斷的政治資源,壟斷受降權,千方百計地搶奪抗戰勝利的果實。當時,毛澤東對蔣介石的這種行為進行了嚴厲批評,他說:抗戰勝利的果實應該屬誰?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樹,樹樹上結了桃子,這桃子就是勝利果實。桃子該由誰摘?這要問桃樹是誰裁的,誰挑水澆的。蔣介石蹲在山上一擔水也不挑,現在他卻把手伸得老長老長地要摘桃子。
事例:
蔣介石為了把抗戰勝利果實搶到手,使出了種種招數。
首先,與日偽軍合流,使之為國民黨服務。1945年8月10日,當蔣介石從東京英語國際廣播中獲悉日本帝國主義乞降的訊息後,於當天深夜即向何慶欽發出訓令:“命令敵軍駐軍司令維持現狀。”警告轄區敵軍,除接受政府指定之軍事長官的命令之外,不得向任何人投降。“命令偽軍投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