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法。比如說,當我們身陷危險中,恐懼可能讓我們更加警覺、靈敏,做出一些在平常狀態下無法做到的事。這種恐懼對我們的身心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有時甚至能化險為夷,但是如果我們左思右想,抓住恐懼感不放,還不斷新增豐富的想象,心裡只能越來越害怕,最後完全被自己製造的恐怖情緒淹沒。仇恨、悲傷、焦慮等等也都是這樣。
人們常說凡事要想開一點。想開一點就是不強化對事件和情緒的負面認知,不在心裡編故事誇大、加重感受。自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不讓自己沉浸在對人對事的無益的想象中。
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可以知道,情緒具有傳染性。當一個人情緒不好的時候,周圍的人都會受到影響,大家先是感到心裡不痛快,接著不知不覺中傳染上壞情緒,繼而又把壞情緒傳給別人。久而久之,大家就會共同形成一種慣常的氛圍,可以是家庭氛圍、工作氛圍,也可以是更廣泛的社會氛圍。
比如你早上出門坐計程車,下車時司機找零找給你一張假幣。你後來才發現,心情一下就變得很糟,到公司臉色還沒緩過來,跟你打招呼的同事就會想是不是你對他有意見。他心裡有氣,轉身就把氣撒在正好進門的快遞員頭上。快遞員沒頭沒腦地被人訓斥,很不服氣,騎著摩托車在路上也就沒那麼禮貌了,拐彎時搶行一步。一輛轎車躲避不及撞上前面的車,兩位轎車司機開始互相指責再說你收到假幣,很自然的反應就是想辦法把它花出去。那位計程車司機也是從前面的乘客那裡收到的假幣,他也是被騙了,他又接著騙你,你被騙了,轉過頭來又想著騙別人。你們平時都是和氣、誠實的好人,可是在壞情緒的傳染、影響下,卻侵犯性十足地生氣、遷怒、互不相讓,甚至騙人。如果大部分人都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焦慮、不信任、自私、粗暴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裡生活,大概沒有人會感到幸福。
負面情緒具有欺騙性,它讓我們相信可以從中得到保護和滿足。很多時候,我們發怒是因為覺得這樣我們會更強大,可是你看辯論中,往往是理屈詞窮、眼看敗局已定的那一方先失去耐心甚至開始攻擊謾罵。同樣的,傲慢恰恰暴露的是一個人性格的不成熟和內涵的不夠豐厚。沒有什麼比貪婪更具欺騙性,我們總以為自己不快樂的原因是擁有的太少或想要的沒得到。雖然正當合理的需求與過度奢求之間的區別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如果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得到某種東西或實現某種狀態,而不是這個東西、這種狀態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我們就該小心,不要被貪婪牽著鼻子走。比如我們要生存就必須吃東西,但是如果我們關注的是吃而不是吃飽,就很容易吃過頭。過度飲食的結果不是強壯身體,反而給身體帶來損害。
對負面情緒進行仔細觀察,我們會慢慢發現,負面情緒的存在直接意味著幸福感的缺失。沒有自律,無論是建設自己的幸福生活,還是建設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都不會有太大的效果。
然而,自律不是壓抑情感,不是遵循強制的規定,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樣子給人看。自律的動機是考慮他人的感受,不想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給他人帶來傷害,讓他人痛苦。作為佛教徒,我們遠離十惡業,守持居士戒、別解脫戒,都是出於這個目的:不傷害。
五、慈悲
幸福感源自內心的安寧,而僅僅剋制負面情緒尚不足以建立強大、平和的內心世界,我們還需要主動去培養正面、積極的心態和情感。
像前面講到地震過後,大家慷慨地向災區伸出援手,與災區的人們共渡難關。其實,大家克服的不僅是外在的自然災難,也是自己內心的消極面;建設的不僅是外在的家園,也是自己的精神家園。
有一位五歲的小朋友回到家不好意思地對爸爸說,她今天不夠堅強,在幼兒園哭了。爸爸問為什麼。她說,因為想到了災區的小朋友。這位父親後來說:“女兒的善良讓我感到驕傲、幸福。”
地震帶來了巨大的苦難,但人類美好善良的情感卻能夠化解心中的苦難,僅僅是一念同情也是一股淨化人心的力量,它讓我們的人格不斷成熟完善。
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關鍵是我們要知道怎樣去激發和培養這些會給自己和其他人帶來幸福感的品質。
佈施是突破自我侷限性的有效方法。有人把佈施比作是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佈施中,受者、施者雙方都會獲得利益:受者免受匱乏之苦,施者也從中收穫了喜悅和自尊。佈施有很多種,像大家給災區捐款捐物就是財物佈施。這不是隻在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