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民群眾普及知識,親自告訴他們,真正的隱士應該是什麼模樣的。
大棉襖,狗皮帽,要記草繩,蹲茅坑的姿勢蹲在一塊石頭上,嘴裡再叼著一根隨地揪下的野草。
這樣一副‘親民’的打扮,顧憲成目光深邃地看著遠方的羊群,以及羊群中站著的一個女人。
“唉,可惜了。”無奈地搖了搖頭,顧憲成嘆息說道。可惜什麼?當然是可惜牧羊的女人已經嫁人了。
真以為一個老男人在草原上能夠清心寡慾地活著?儒家又不是道家和佛家,有理想有抱負自然就有慾望,‘隱士’就沒有點私人愛好了嗎?
好吧,這個樣子真的給‘隱士’這個身份丟人了,不過顧憲成又不是真的隱士,他不是自願‘隱’的,是朝廷逼他‘隱’的,要沒有下放這回事,憑藉他二甲第二的身份,還不是順風順水!
但是付出自然都是有回報的,現在的顧憲成可是非常感謝這段時光的。
心學講究知行合一。
什麼是知行合一?
皇帝要求的六藝全考就是知行合一了?當了秀才之後就就必須要幹一些工作,才能繼續科舉就叫知行合一了?小打小鬧而已,顧憲成現在可以驕傲地給京城裡的那些前輩和後輩們說,咱現在這才叫知行合一。
人就是這樣,當讀書人面對文盲的時候,內心很容易產生優越感,當舉人見到秀才的時候有這種優越感,當進士看到舉人的時候,同樣有這種優越感,但當同為進士的時候優越感從哪裡來?
當然是能力了!
如果把萬曆年間新晉的進士和過去的進士區分的話,萬曆年間科舉考取的進士應該叫新進士,他們和老進士一樣喜歡高談闊論,但是比起老進士只讀八股,其餘卻一竅不通起來,這些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六藝精通,而且有社會實踐經歷。
於是,優越感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了。
你懂嗎?汝知乎?
新進士們用這種問題問舊進士。問題是什麼,除了四書五經以外幾乎所有的東西。
你們當然不懂!除了少數精英,能夠再科舉考試成功之後學習到其他東西,許多老進士都只能靠師爺處理問題。
但是現在不是過去可以養私人的年代了,治官不治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是官員靠師爺處理問題,自己什麼都不會,萬曆直接要師爺得了,還要這幫大老爺們幹什麼?
萬曆十五年之前壓制的還好,萬曆十五年之後萬曆甚至有意挑撥,新舊之間的矛盾自然而然地擴大起來。
“朝廷諸公,不懂術數,不知格物,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且身體孱弱,手無縛雞力,尚不如一女子。”這是一幫新士人的鄙視的說法。
顧憲成自然同樣也算是其中一員,但是現在,他連那些新士人都有資格鄙視,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下面,是要用俯視的目光的。只是一幫年輕人小打小鬧而已,顧憲成算是對那些人以及對曾經自己的評價。
懂得社會常識難道還是優越感嗎?
真正的知行合一應該是他這樣身在草原,接觸這裡,切身實地感受,然後著手開始聖人都沒有做到的教化事業才對,這種事情只有真正到了實地,認真地去思考,才能取得成功!
所以,顧憲成都有要問那些新進士們同樣的問題‘汝知乎?’了的衝動了。
好吧,這傢伙沒有仙風道骨,只有道貌岸然,所以什麼看開了一切的心態顯然是沒有的,懂得越多,也只會越得瑟而已。
得瑟的顧憲成知道三娘子會來找他嗎?
當然知道,要是這裡的情況不能引起三娘子的注意,那就怪了,就是三娘子自己不在意,顧憲成也會也會讓自己的學生們多透露出點東西,讓三娘子曉得的。
要不是這樣,你以為三娘子打聽到訊息都是誰放出去的?只有經過包裝,才能讓商品更有價值,更上檔次。
但是既然要做隱士,那就必須要會裝呀,而且必須要特別會裝才行。
這裝逼就像劉備三顧茅廬,第三次才見到諸葛亮,而且這傢伙還裝模作樣的背對著劉備等人睡覺然後醒來還吟詩一首“*”一樣,之後再問一句‘有俗客來否?’亦或者來句‘是何人在外喧譁?’,這樣才夠範。
當然,顧憲成不能採取先人用過的方式,那樣太俗氣了,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套才行。
“顧先生,三娘子有請,現以被下薄酒。”一名蒙古騎手翻身下馬,拱手說道。對待名士要善待之,三娘子可是特地交代他的,騎手自然恭恭敬敬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