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易,就越發讓人珍視。中國版的《光榮與夢想》應該讓未來的中國讀者在讀到今天的歷史時,心底會自覺明白:我為什麼要熱愛和保衛這個偉大的國家
在人生和國家的前進道路上,一個人的成功,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強盛,都離不開夢想的支撐、智慧的思考和勤奮的追索,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夢想照耀現實,現實滋養夢想;中國夢提升著中國,也感召著世界。讓我們共同默禱“我有一箇中國夢”,讓我們衷心祝願每一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中國夢!
〔導讀提示〕
中國“和”文化思想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演變?其本質是什麼?在人類歷史上,理想的國家和社會應該是一種什麼狀態?如何才能達到這種理想狀態?中國“和”文化對此有何借鑑和參照意義?
“共和”政治思想的起源是什麼?在西方社會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歷程?其基本原則有哪些?中國的“共和”之夢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現實的?
HAPTER2
●第
●二
●章
共
和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周易·乾·彖傳》
“和文化”強調“和”的協調整合功能,用“和”來調解各種矛盾和矛盾的各個方面,使之趨向動態平衡,從而實現人的身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天地自然之間關係的整體性“和諧融通”,進而讓各種類體達到一種“共生、共存、共享、共榮”的理想狀態。
——本書摘記、綜合各種“和文化”思想研究之結論
第一部分 第14節:共和(1)
第二章共和
第一節和與共和
中國“和”文化辨析
2008年8月8日晚8點,被譽為中華民族百年夢想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開幕。在這場開幕式上,一個“和”字是其核心。當各種“和”字的圖案不斷變化出現時,展示了“和”在不同時代的演變,表現了中國漢字文化的源遠流長,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和平”與“和諧”的嚮往與希望。奧運會開幕式之後,“和”成了最時髦的語言和流行字,被選為2008年度概括中國國情的漢字。
奧運會開幕式上精彩絕倫的演出,正是中國幾千年來“和”文化思想的精髓和概括,表現了中國獨特的“和”文化意義。
在中國文字中,關於“和”字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殷商甲骨文上。“和”源於“禾”,殷商甲骨卜辭上屢見卜禾的記載。“和”與“禾”在字意上是相聯的,“和”字最原始字意就是“有飯吃”。
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和”衍生出“諧、合、調、協、順”等多個同源詞,形成了以“和”為中心的龐大詞群。“和”還以圖畫、雕塑、戲劇等各種載體呈現,成為中國人哲學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中國“和”文化思想早在西周末年就萌生出來,約公元前七世紀,太史史伯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和合”思想。當時周幽王縱情逸樂,致使“王室多難”,大臣們預感到西周將亡。鄭桓公鄭伯時為幽王司徒,在與太史史伯縱論如何“成天下之大功”時,史伯言道:“商契和合五教,以保於百姓者也”。商契是商代的一個祖先,他能瞭解民情,“和合”施教,父義、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百姓和睦,皆得保養。而周幽王的問題就在於他不是以“和”的思想來治理國家,而是用“同”來專制。
中國思想史上從此便有了“和同之辯”,這標誌著中國傳統“和”文化思想正式發端。
“和同之辯”在戰國時期得到進一步深化,在《左傳》昭公二十年傳中,有一段齊國大夫晏嬰與齊景公的對話,晏嬰提出了“和與同異”、“否可相濟”的思想。晏嬰把“和”的思想引用到政治上,他認為面對君主的意見,一個臣子不能因為君主的好惡而“附和”之,應該是君主認為可行的而其中有不可行的,臣子要指出它的不可行之處,而使其更加完善;君主認為不行而其中有可取之處的,臣子應指出其可行的方面而去掉不可行的部分,這就是“和”的政治思想。這個“和”在某種程度上就具有了一些現代政治文明的意味。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和”文化思想繁榮鼎盛期,此時期的諸子百家都提出了相應的“和”文化思想理念。
在儒家學派代表中,孔子將“和”的思想運用於人倫社會的道德修養中,在《論語》中就有“禮之用,和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