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如透過對兵書分類演變的考察,可以窺見各時代軍事學術發展的概貌。兵書分類是軍事學術發展到一定階段上的產物。兵書分類的詳略,一方面受到當時軍事學術水平的制約,另一方面也為當時兵書種類所決定,而兵書種類又恰能反映當時軍事學術的盛衰情況。首先,兵書分類法的產生,是軍事學術發達的標誌。因為,它反映了軍事學術研究的活躍和進步,反映了兵書種類的日益豐富多樣。其次,兵書類名的沿革,是軍事學術發展的縮影。因為,兵書類目類名的發展變化,反映了軍事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兵書細類名稱的增加,反映了軍事學術研究的分工愈來愈細。第三,兵書類目在綜合性圖書分類法中的位置變化,是軍事學術盛衰的反映,因為它說明了兵書在各種學問中的地位,以及社會對兵書的重視程度。兵書在我國第一部圖書分類法《七略》中的地位很高,為六大類之一。到魏晉南北朝時,地位開始下降。
西晉荀勖根據魏鄭默的《中經》改編成的《晉中經簿》,將群書分為甲、乙、丙、丁四部,合諸子、兵書、術數為乙部,後又降為丙部(子部);南朝梁阮孝緒參照《七略》和《七志》編成《七錄》,將群書分為經典錄、記傳錄、子兵錄、文集錄、術技錄(以上內篇)、佛法錄、仙道錄(以上外篇)七類,合諸子、兵書、陰陽為一類,兵書在這兩部分類法中降為二級類目。唐中期以後,由於重文輕武風氣的影響,兵書在四部分類法子部類列(用並列的方式來表達類目之間關係的一組同位類)中的次序也逐漸後移,《晉中經簿·乙部》列為第三、四位,到元馬端臨編《文獻通考·經籍考》時,降為子部的第15位。明清時兵書較前受到重視,其地位又有所回升,清乾隆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時提到子部的第二位,僅次於儒家類。這與上述歷代兵書數量曲線反映的情況相吻合。(詳見拙作《從古代兵書分類演變看軍事學術的興衰》,載《軍事歷史》1985年第1期)
再如,透過對兵書某些內容的考察,可以說明軍事學術發達的程度。戰略是軍事理論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它是軍事學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中國兵書清楚地記述了戰略思想、概念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成書於春秋末期的《孫子》就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戰略思想,孫武被譽為〃古代第一個形成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大戰略》)。到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等兵學家們又進一步發展了他的戰略思想。西漢出現了以〃略〃命名的專講戰略問題的兵書《黃石公三略》。魏晉時期,司馬彪繼承前人關於戰略思想的優秀成果,總結戰略運用的實際經驗,明確提出了〃戰略〃概念,並直接用〃戰略〃一詞命名他的兵書《戰略》。如果作點比較研究,就會發現,在國外,關於涉及戰略問題的最早的軍事著作,直到大約公元5世紀時,才在古羅馬和希臘出現(瓦·達·索科洛夫斯基主編《軍事戰略》第16頁,戰士出版社)。兵書對戰略問題的記述告訴我們,中國是最早形成戰略思想、提出戰略概念的國家,稱中國為軍事學術發達之國是當之無愧的。
第二,兵書揭示了戰爭和軍隊建設的一般規律,對研究和指導現代戰爭仍有借鑑價值。
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指出:〃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科學的真理是不朽的。事實上,直到今天這個熱核時代,人們並未忘記從兵書中尋求有借鑑價值的思想,如眾所周知的美日戰略學家福斯特和三好修提出的〃孫子的核戰略〃,就是運用《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制定的對蘇新戰略。
兵書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古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總結。隨著時代的變遷,武器裝備、作戰樣式等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其中許多戰法和思想確實已經過時,但是,也不可否認,兵書中所揭示的一些戰爭規律和戰爭指導規律,至今仍不失其真理性的光輝,對於我們認識和研究現代戰爭及軍隊建設仍然會有所啟迪。兵書中有借鑑價值的思想非常豐富,不可能一一論及,現從以下幾個方面略作概述。
在對戰爭的認識方面,提出了〃義戰〃思想,〃故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尉繚子·武議》)古人所說的〃義〃當然有其特定的階級標準,但是,他們的標準中考慮到了民眾,如《司馬法》指出:〃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仁本》)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提出了〃義戰〃必勝的思想,〃夫以義誅不義,若決江河而溉爝火,臨不測而擠欲墮,其克必矣。〃(《三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