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外六為花瓣,杜佑《通典》因述為七軍陣,正六花之別名也。其教閱恆用三萬人,分左右六箱,一箱為營法,五箱為方圓曲直銳之形,安營佈陣以六花為正,中軍為奇。斯陣也,以開唐家之運制,服夷狄,其功偉矣。若以為盡孔明之闡奧則猶有間矣。〃(《李靖六花陣記》)還繪有〃偶落鉤連曲折相對八陣為六圖〃、〃諸葛亮八陣為六舊法圖〃、〃六花形教閱圖〃、〃六花方陣〃、〃六花圓陣〃、〃六花曲陣〃、〃六花直陣〃、〃六花銳陣〃等陣圖。對古代陣法的解釋,摒棄了陰陽五行生剋之說,較合實際,如對〃五軍〃的解釋:〃五軍佈於中央:四隅以為陣法,前後左右四區立表,其中以為閒地。〃(《五行三才陣記》)此論頗有見地。但把許多古陣法認定為傳說中的人物所創,顯然不確。
《韜鈐外篇》記述了漢唐以後出現的十七種陣法,並詳加辨駁,認為皆為後世文士俗儒附會偽託,冒充古陣法,欺世惑眾,應予批駁,以正視聽。他在小序中說:〃外篇天人世次為序,得陣十有七,首形勢奇巧,法度繁瑣,有圖有法,皆漢唐以後文士俗儒所演者,世人不知,相指為古兵法,其實誤也。學恐太平已久,終於迷惑,故取其圖與法,集為外篇,各假辨以非之,餘意復演孔明陣法為正宗,一十八勢附於卷末終焉。是書也,因世有之,故為外篇。〃本篇對後人偽託的陣法一一指明偽撰人,並進行有見地的批評,如他批評裴緒、李筌的五行陣圖說:〃是則外畫之方,外環之圓者,節制之所在,非如裴緒、李筌五行生剋之說矣。〃批評張燁杜撰的〃李靖六花陣圖〃說:〃張燁拘拘以地軸天衝內外轉移之末而求六花之理,不亦迷且惑哉。〃但是,此篇對於偽撰人的時代間有記錯者,如將宋代許洞錯記為元代。
《韜鈐續篇》共有四篇:《劍經》論述練劍法的要領,共140餘條;《射法》講練弓的要領;《營陣四形》記述四種營陣的佈列方法;《發微四章》是俞大猷學習趙氏陣法的體會,一章講握奇陣及孔明八陣,二章講九軍陣,三章講以易演陣問題,四章講陣的奇正問題。
《續武經總要》在陣法的運用方面,一是強調整體性,指出:〃古人制陣,雖有不同,其中要妙之法,惟在乎表裡相應,首尾相救,陣隊相容,形名相別,衝之不亂,撼之不動。〃(《營陣四形》)二是強調奇正變化,〃制陣,有奇正,有分合〃,〃臨機制敵,變化無常,奇亦為正之王,正亦為奇之奇,奇正之變如迴圈之無端。〃(《發微四章》)三是學習古法而不拘泥於古法,活用古法,創造新法。在熟練掌握古陣法的基礎上,〃然後隨機應變,因時立宜,舉古人可用之法,按而行之可也。或不用古人之法,自我作始亦可也。謂吾胸中全無一陣可也,謂吾胸中有百千萬陣亦可也。若穿鑿附會,強執一圖,謂足以應敵制勝,則或恐徒讀父書以誤。〃(《營陣四形》)
《續武經總要》對明代以前陣法進行了系統研究和總結。
它在一定程度上揭開了後世給古陣法蒙上的神秘色彩;對於俞大猷抗倭起了有益的作用;在古代軍事學術史上有一定地位,是研究古代陣法的重要參考書。
《續武經總要》初刻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重刻。目前僅見有這兩種刊本。
第五章兵略類
第一節概述
兵略者,用兵之方略也。中國古代,戰爭頻繁,名將輩出,創造了許多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這是一筆珍貴的軍事遺產。為繼承這一遺產,彙集歷代戰爭例項,借鑑古代用兵謀略而寫成的兵書,稱為兵略類兵書。因為有借鑑古人用兵得失之意,故有的稱其為兵鑑類兵書。又因為這類兵書內容為用兵方略,方略即戰略,故又有的直稱為〃戰略〃,如司馬彪的《戰略》、茅元儀的《二十一史戰略考》等。
首創兵略體例的是晉司馬彪。他所著的《戰略》,分條輯錄有關戰略運用方面的戰爭例項。雖然大部失傳,但從幾條佚文中仍可窺見其基本體例。南北朝趙煚又作《戰略》二十六卷,全書亡佚,不得其詳。繼彪、煚之後,唐李筌仿其體例,作《閫外春秋》》十卷,記自周武王勝殷迄唐太宗擒竇建德,明君良將戰爭攻取之事。按時間先後排纂史料。史料選擇重在謀略。現僅存第四、五兩卷(收入《鳴沙石室佚書》,伯希和曾言存第一、四、五共三卷,第一卷今未見),記兩漢事。宋代兵略體兵書不多,而明清時代盛行。
兵略類兵書又可分為三種型別:一是按照某一指導思想輯錄歷代有關戰爭戰例,如茅元儀《戰略考》,〃非略弗錄〃,〃略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