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理始於西漢,盛於西漢。據史書記載,西漢政府對兵書進行過三次整理。
第一次是張良、韓信序次兵法。西漢初年,由於秦始皇焚書和秦末戰亂,天下圖籍散亂,西漢政府組織人力廣泛蒐集,進行整理。其中命令張良、韓信專門蒐集整理兵書。他們當時共蒐集到一百八十二家,經過篩選審定,刪去他們認為沒有價值的,或重複的,選出三十五家,供西漢政府和軍隊學習參考。
第二次是楊僕紀奏《兵錄》。漢武帝即位後,發起了一場蒐集圖書的運動。公元前126年,他命丞相公孫弘〃廣開獻書之路〃,並且〃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當時負責蒐集整理兵書的是軍政官楊僕。他在對現有兵書整理的同時,還多方蒐集遺失兵書,最後將其整理成果編成我國最早的兵書目錄--《兵錄》,上報給了漢武帝。
第三次是任宏編纂《兵書略》。漢武帝大規模整理圖書以後,昭、宣、元、成四帝,繼續奉行文治政策,各類圖書得到進一步聚集。但漢成帝仍感到搜求遺書的工作〃猶未能備〃,圖書〃亡佚尚多〃,再一次遣陳農〃求天下遺書〃。同時,命令劉向、任宏、尹鹹、李柱國等各科專家分別研究各類圖書。其中步兵校尉任宏是軍事方面的專家,負責整理兵書。他對每部兵書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寫出提要,分類排撰,區分兵書為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四種,編成了最早的兵書分類目錄--《兵書略》,收入劉歆的《七略》。
西漢以後,歷代王朝都很重視包括兵書在內的圖書蒐集和整理。東漢光武帝以及明、章諸帝都大力開展徵集遺書活動,〃光武中興,篤好文雅。明、章繼軌,尤重經術。四方鴻生巨儒,負裘自遠而至者,不可勝算。石室蘭臺,彌以充積。
又於東觀及仁壽閣集新書,校書郎班固、傅毅等典掌焉。並依《七略》而為書部,固又編之以為《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卷一)《漢書·藝文志》中的《兵書略》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目錄,共著錄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①四十三卷。
西晉立國不久,便在蒐集圖書的基礎上編出公藏目錄《中經新簿》,著錄圖書達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兵書被收錄在乙部的兵書類和兵家類。進入東晉以後,大著作郎李充又檢校政府藏書,編出《晉元帝四部目錄》,著錄圖書三千零一十四卷。兵書改歸丙部。
…
①據原書著錄數字,今計56家,806篇,圖50卷。
隋朝初年,文帝採納秘書監牛弘關於擴充政府藏書的建議,於公元583年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於是,〃民間異書,往往間出。〃(《隋書經籍志》卷一)隋煬帝即位後,在繼續徵書的同時,並組織力量修撰圖書,內容包括經書、兵書、農書、地理書,以及捕搏鷹狗之類的書籍。他還令人將政府藏書各繕寫五十副本,分為三品,進行典藏。
唐代,高祖時就已開始聚書,以後太宗、高宗繼續徵集遺書。史館在修史的過程中,也對前代圖書進行整理,編成《藝文志》。唐魏徵等編《隋書經籍志》時,就蒐集到兵書一百三十三部,五百一十二卷。
宋初,兵書被列為禁書,政府組織整理兵書較晚。但是,由於邊防吃緊,戰爭頻繁,宋軍連連敗績,從仁宗朝便開始重視整理兵書。第一個舉動是成立書局,採集古代兵法、歷代及本朝用兵史實、陣法兵器、計謀方略等,編撰《武經總要》。接著是三次整理兵書。第一次是郭固編校兵書。據《類苑》記載,嘉祐六年(1061年)四月,大理寺丞郭固奉命編校兵書,至治平四年(1067年)二月始校畢。但這次編校是在保密情況下進行的,其成果沒有公開。第二次是王震、郭逢源等校正《李靖兵法》等兵書。熙寧八年(1075年),宋神宗詔令樞密院檢詳官與學者王震、曾收、王白、郭逢源等一起校正《李靖兵法》等兵書,並指出,唐《李靖兵法》當時完整的書已經沒有了,雜見《通典》,離析訛舛,又官號物名與宋人稱謂不同,武人將佐多不能通其意,要求在校正的同時,進行分類解釋,以便刊行使用。第三次是校定《武經七書》並雕印頒行。元豐三年(1080年),神宗詔令國子監校定《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等七部兵書,雕版刊行。這次校定兵書的工作,在國子監司業朱服的主持、武學博士何去非等學者的參加下,經過三年,直到元豐六年(1083年),才告結束,並正式將《七書》頒定為武經,作為武學教學和武舉試士的標準教材。至此,宋代對兵書的整理達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