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藩的手指指向了地圖中咸寧之北的一塊地域,而那塊地域,正是——漢陽!!
起點中文網 cmfu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一百一十六章 水淹七軍 (一)
更新時間2007…7…16 12:37:00 字數:2806
因對本書做了大幅度修改,所以請各位兄弟多多見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月的清晨,一場彌天大霧正隨著朝陽的緩緩升起逐漸散開。天柱山脈中天柱峰高聳入雲,曲折明滅於皖河的彭河滔滔南下。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嶽”,被譽為“江淮第一山”,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這裡自然風光雄奇靈秀,相容幷蓄,高山霧繞、風光秀麗。今天是一個大好的晴天,朝陽剛剛升起,光明和溫暖已經灑滿了人間。
就在位於湘、鄂腹地的賴文光、張宗禹、劉植部在與曾國藩陣前博弈之時,在皖西南,僧格林沁的主力大軍也在圍繞著樅陽、懷寧、安慶一線不停地發起攻擊,為了安慶城中的軍械所能穩定地學習近代科技、開展軍工製造,義王張帥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率中央太平軍大部北上,將僧格林沁這頭老懞犬從安慶重地調開。
其實此番中央太平軍北上主要目的不只這一個,張帥考慮的很長遠,揮軍北上可謂是一舉三得。除了消除安慶重地的危險之外,另外還可以牽著僧格林沁的鼻子繼續“千里回馬槍”的大計,以運動戰大量消滅僧格林沁的蒙古八旗精兵,為揮師襄樊奠定基礎,再者說中央太平軍北上,直逼廬州,不怕李鴻章淮軍不回師相救,這樣一來,在湘、鄂兩省被湘、淮軍圍追堵截的賴文光部必定會壓力大減,也有利於他們在強敵環顧之時從容應對。集議一畢,中央太平軍除堵王黃文金、尊王劉慶漢、輔王楊輔清等將領率五萬之眾固守安慶犄角三城之外,所有人馬全線西北而入潛山。他們這支主力大張旗鼓的遠走,立刻引起了僧格林沁的注意,當下不再理會“曾國藩的”安慶三城,揮軍跟在中央太平軍之後銜尾猛追。
這裡是天柱山東南的西關寨,位於天柱峰南三里之處,是繞開桐城清軍大隊直插東北廬州的必由之路,整個關寨以石級、寨垛、石牆倚懸崖而構成,左山壁崖為徑,烏道一線,右山合谷為澗,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奇險無比,保守無虞”。
西關寨周圍二、三十里地,分散著數十個村落。天柱山展開它逶迤的兩臂,象四面遮蔽的屏風一樣環抱著這它們。從西關寨可以看到山外的梅城,但從山外卻不易窺見天柱山腳下的西關寨。
中央太平軍的總部就設在西關寨。大隊人馬西來天柱已經有數日了,這幾日來,太平軍迅速掃平潛山周邊地主團練,打土豪濟貧民,聽得僧格林沁的大隊人馬業已開進了梅城,正偵騎四出找尋太平軍主力,意圖與之決戰。中央太平軍迅速挺進西關寨準備在這裡少做停留整頓修養,然後再繼續先前的戰略部署。
清晨的陽光灑落在太平軍總部大院的圍牆上,圍牆前面圍著許多當地的百姓,有幾個秀才模樣的人正在給大家讀牆上的告示,牆上並排貼著三張告示,都是用三尺寬、四尺長的白麻紙寫的,告示上墨跡淋漓。這是義王張帥所頒下的約法三章和安民文書。熟讀我朝軍史的張帥自然知道人民的力量的偉大的,正如毛太祖所言:兵民是勝利之本。要想成就大業,不能只靠軍隊,更重要的是要靠人民的支援!我朝奠基三大戰役,哪個不是老百姓獨輪車推出來?若沒有這些補給,憑落後的軍械和一腔熱血,想要打敗人數佔優,全M式裝備的國民黨軍談何容易!深知民眾與軍魚水真諦的張帥,自然不允許自己在這方面少有疏忽,是以一進駐西關寨立刻命人貼出告示,安民靖土。
前兩張告示分別是安民告示和軍令告示,告示中明言:太平軍三軍不得犯民之秋毫,不得妄取百姓一針一線。第三張則是將日前剿滅西關寨土豪趙世榮的家資取一半饗民的告示,三張告示之下,都蓋有五寸見方的硃紅大印。太平天國義王張的大印在燦爛的晨光中,顯得分外奪目。
關寨牆上和總部大院中,太平軍兄弟們正把村鎮灑掃的乾乾淨淨,在村外的臨時演兵場上集結。上千名英姿颯爽的太平軍戰士分列在陣前,每個人手裡都握著一根粗大的竹竿,竹竿上是鑲著黑隸大字的明黃大旗。他們迎著風,抖開戰旗,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