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不幸的是,這項改革生不逢時,處於一個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也因為沒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而被證明〃不切實際〃。

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已經長期將中國視為敵人的日本不希望看到中國強大。加上這場洋務運動本身的侷限性,中國在與日本的賽跑過程中,出現體制改革的先天性缺陷。發端於19世紀60年代的這場史無前例的改革開放,終究隨著北洋艦隊在黃海海面上的沉淪而折戟沉沙。

鏡頭再閃回1894年的深秋,日軍由南向北跨過鴨綠江,從此對中國大陸開始了長達50年的侵略。50年中,中國歷史風雲變化,大清倒掉,洪憲復辟,軍閥紛爭,政黨政治,共和萌芽,同時糾結著內憂外患。當然,這些糾結中,更是無法擺脫日本這樣一個惡鄰帶來的夢魘。

日俄戰爭硝煙下的〃清末新政

二、日俄戰爭硝煙下的〃清末新政〃

日俄戰爭,這場發生在中國領土上的〃國際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比對日本和俄國的影響還大。中國的精英們不願意再給政府時間。一切改革,都為時已晚

改革本來是為了解決問題,但伴隨改革又常常會產生新的問題。任何一場改革一旦出現危機和宣告失敗,必然會引發反思。清末曾經有過兩次看似自上而下,實則為形勢所逼的被動式政治改革,被歷史定義為〃清末新政〃。

政治改革一旦啟動,就難以再走回頭路。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舊體制勇敢的否定。儘管自上而下,但這不是一場能夠遊刃有餘的改革。姍姍來遲的政治改革,因為缺乏穩定的外部環境,註定艱難。當一場在中國領土上發動的〃國際戰爭〃爆發,讓中國的精英們徹底發現中國無能的時候,他們不願意再給政府時間。一切改革,都為時已晚。

這場在中國領土上發生的日俄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比對日本和俄國的影響還大。

清末的兩次新政,第一次是甲午戰爭後,光緒皇帝主導的、曇花一現般的百日維新;第二次是慈禧太后主導的〃清末新政〃。刺激〃保守派頭子〃慈禧太后大搞清末新政的一個動力,就是〃立憲的日本打敗帝制的俄國〃。這本是一個積極的促進,怎奈,對於已經在財政上幾近崩潰的大清,已經難以支付政治改革的成本。

慈禧太后是〃昏庸〃還是〃聰明〃先擱至一邊,單就她開始搞政治改革,已經錯過了10年前甲午戰爭後的改革機遇。

甲午戰爭之後,反思主導了輿論。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維新派的〃崛起〃,並試圖透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以雪對日戰爭失敗之恥。戊戌變法雖然因為清政府的內部矛盾而夭折,持續了百日便宣告失敗,但它提出的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成為當權者的必然選擇,並由此發生了旨在政治改良的〃清末新政〃。

要解析清末新政,還要從甲午戰爭之前說起,從一個年輕的〃學生〃康有為說起。

康有為,說起這個傳奇人物,我們的認識仍然是模糊的。他所〃發起〃的〃公車上書〃,在歷史上是否真的曾經發生,至今仍遭到一些人的懷疑。但是,這並不影響他的歷史地位。

這個看著洋務運動長大,看著甲午戰爭失敗成長起來的舊式文人,因為處在一個大變革的年代,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了啟蒙者的角色,按照歷史課本上的說法,他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民族資本主義〃的代言人。

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但它的一個重要〃遺產〃——民族資本主義卻在動盪的大時代中獲得初步發展,並醞釀產生了自己的〃代言人〃。所謂的戊戌變法,推動力量首先來自〃體制外〃——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代言者〃。

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地主官僚家庭出身。18歲時受業於江南名儒朱次琦,但不囿於師說,能獨立思考。21歲時康有為曾遊歷香港,接觸到西方政治文明,以為〃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遂大倡西學,走上了向西方探求救國真理的道路。

日俄戰爭硝煙下的〃清末新政

最先影響康有為的重大歷史事件,是發生在1883年12月…1885年4月的中法戰爭。20多歲的康有為,目睹清廷腐敗,大受刺激,激發起尋求救國道路的想法。

1888年,30歲的康有為來到北京,參加鄉試。公開的說法是,康有為趁機第一次上書皇帝,提出〃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策,認為光緒帝應該〃屈尊降貴,引咎罪己,求言圖治〃。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道士技能

道士技能

一米八
遊戲 完結 142萬字
海棠無香

海棠無香

淘氣
遊戲 完結 13萬字
清殤·夜未央

清殤·夜未央

一米八
遊戲 完結 50萬字
步步為贏

步步為贏

不言敗
遊戲 完結 53萬字
大唐魔法師

大唐魔法師

冷如冰
遊戲 完結 150萬字
客廳裡幹女友的表妹

客廳裡幹女友的表妹

連過十一人
遊戲 完結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