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4/4頁)
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遊歷西方多年、具有世界眼光的軍人。而這正是清政府的官僚們最為欠缺的。兩軍較量首先是軍事將領的較量,與陸奧宗光的眼光和水平相比,清軍中的官僚顯然不在一個檔次。
日軍中既然有這樣的人物,加上中國戰敗,清政府在《馬關條約》中割地賠款,已成為不可挽回的局勢。
事實上,陸奧宗光背後的伊藤博文才是李鴻章的真正對手。前面說過,甲午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是李和伊藤的對決。
在對李鴻章弄墨描繪之後,還有必要說一下伊藤博文,這個直接打碎洋務運動成果的明治時期的能臣。伊藤博文(1841…1909),比李鴻章年輕,卻又處在同樣的時代。明治天皇時期,他長期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堪稱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的操盤手。伊藤博文如何一步步成為對華戰略的操盤者,後面我們將給予更多的篇幅介紹,此時,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在《馬關條約》的談判中,他是李鴻章無法逾越的障礙。
而《馬關條約》簽訂,則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併成為中國人進行反思的轉折點。
當戰敗訊息傳來,體制內的官員和體制邊緣的知識分子們,接連向朝廷上奏陳情。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在此後走上歷史的前臺。
一時之間,反思成為輿論的主流。一般來說,反思表現為對過去的否定,甲午戰敗後,洋務運動成為躲不過去的反思物件。
洋務運動熱熱鬧鬧地搞了30年,從物質成就上說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它所引進的堅船利炮,在明治維新中誕生的戰艦面前黯然失色。最終換來的竟然是整個民族向日本的屈膝投降和割地賠款。
在這樣的現實與輿論之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就此成為歷史名詞。洋務運動——作為一項重大的經濟改革舉措,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一改革本身是順應歷史要求的,並極可能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不幸的是,這項改革生不逢時,處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