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手足無措,隨領將士登城視之。只見四下人馬團團圍守,鐵騎叢中,擁出一員大將,黑麵黃鬚,金盔金甲,猶如天神之狀,乃夏王建德也。建德在馬上傳令,厲聲大呼曰:“有能將刀兒綁下城者,官封極品,鎮守其城。若有不從告諭,城開之日,盡皆殺戮。”言未絕,忽然一將提刀直上城來,大叫曰:“魏刀兒殘暴不仁,輕賢重色,留此逆賊何益!願隨者便來。”百姓視之,其人面如活獬,目若朗星,河間人也,姓關名壽。本人是王琮部將,琮降建德之時,染病在床,後來深澤依傍刀兒。刀兒怪關壽傲慢少禮,不肯重用,屈沈於此。當日叫百姓同殺刀兒,袒臂一呼,相從無數。關壽殺上城頭,一刀砍刀兒為兩段,提頭上馬,引百姓出城投拜。建德大喜,隨即入城安民。史官詩云:刀兒挺惡亂江山,觀見雄兵心膽寒。
女樂荒淫真敗事,果然皆順夏君言。
建德將刀兒首級懸於城門,眾將引關壽來見建德,大怒曰:“刀兒與汝無仇,殺之不義也。人人效此,必懷二心。”令斬之。刀斧簇下,關壽性命如何?
總批:太僕不即從建德之聘,蓋以忠臣不事二君為嫌耳。若化及理所當討,故秦王致書夏國,望同興誅逆之師。刀兒勢所當除,故建德饋以女樂,致其有荒淫之惡。先河北而後議南行,曹後之言誠是也,孰謂軍機之事非婦人所知哉?
隋唐兩朝志傳
第二十四回 冀州城麴稜降夏
王琮見斬關壽,急命止之,入見曰:“誅降殺順,大不義也。昔臣投拜之時,壽為部將,染病在家,後因無去路,不得已而降賊。今日獻功,宜以十世寡之。”建德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不忠不義之人,吾甚惡之。”琮曰:“若斬此人,非安夏國之計也。”力諫免之。建德使壽仍居王琮部下,收刀兒將士各授官職呼叫。
其所擄子女悉令放還,寶物盡賜將士。遠近聞知,夏王有不殺之心,人民悅服,其易、定等州聞風歸附。建德兼併兩軍,兵勢大振,遂殺向冀州而來。
卻說冀州刺史姓麴名稜,上都人也。其人果敢,少有大志,與本州總管羅藝二人堅守其城,不肯臣魏,猶秉隋之正朔,印信律令,仍舊不改。建德滅了刀兒,使人招之,陳說利害,諭以唇亡齒寒之故,城必難守。麴稜泣曰:“吾受隋大恩,不能報仇,而反以城附人?寧使就戮,安肯為此不忠不義之事!”
自是節操愈堅。
建德遂引兵直抵城下,令軍士四面圍之,日夜攻打。麴稜手持長槍,身跨駿馬,便欲出城迎敵,忽見階下閃出一人,仙風道骨,鶴氅星冠,向前連聲大笑。麴稜曰:“為何見笑?”
其人曰:“單笑汝等肉眼無瞳,不識人物。某有退敵之術,使人不戰自走,何不問我?”眾視之,乃隋崔暹之孫崔履行也。
稜曰:“有何奇術,可以退敵?”履行曰:“某曾遇異人於鄔石山中,傳授陰書三卷,習得驅兵之法。上可以呼風喚雨,下可以役鬼驅神,中能令人趨吉避凶。用此退敵,不須張弓只箭,只書符唸咒,不過數日,攻者自敗矣。”左右之人聽聞,皆言世所罕有。稜曰:“果能此術,吾等賴無患矣。”遂停兵不戰,即令立壇,分作三級,上應列宿,下應九宮八卦。第一層排六丁六甲天神,中立帝座。第二層擺二十八宿日月九曜神兵,各執器械。第三層安五嶽四瀆九州分野。又分二十四向,列二十四氣、七十二候神兵。當夜設醮,進章書符作法,止留麴稜登壇禮拜。履行脫去道服,頭戴布冠,腰繫麻繩,腳穿草屨,手執苴杖,登城向北,號天慟哭,密念神咒。再令滿城婦人,不拘老少,俱令抓住屋脊之上,脫去裙襠,兩手張開,仰望建德軍中,號啕大哭,稱言以陰壓陽之法。
早有人報建德,建德曰:“此邪幻也,麴稜痴人,被其誘惑。今兵臨城下,將至濠邊,豈能以此術而退敵哉?料城內恐懼,必無御備之策,可急攻之。”是日黃昏左側,軍士大進,四面攻打,喊聲鼎沸,火炬照耀,如同白日。麴稜在城內,知事勢窮迫,即自披掛引軍士來迎戰。履行堅執勸住曰:“汝但放心,今夜必成大功,賊當敗走,切不可出,亂我術法。將士勿自驚懼。”麴稜從之,遷延夜半。建德選敢死將士三百餘人,湧上雲梯,炮聲一響,喊殺連天,將士一齊列於城上。建德招麾大呼曰:“夏主已自登城矣。”只見守城之人互相棄城而走,城中大亂。建德斬奪城門,喧呼爭進。此時履行尚在城樓之上呼天作法,正欲奔走,被眾兵亂刀挫死,擲於城下。比及天明,眾軍士獲麴稜擁至帳下。
建德接見,親釋其縛,以酒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