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4/4頁)
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3 )低關稅以及與外國收稅人保持接觸;( 4 )最惠國條款(中國對外人“一視同仁”的表現); ( 5 )與外來者自由貿易,無壟斷專賣(在喀什噶爾行之已久)― 所有這一切都是以1835 年清廷與浩罕所達成的協議為先例的。此外,指定貿易地點(通商口岸)是中國老早就有的邊貿習俗;免除破頭的平等關係,也是在離中國內地遙遠的浩罕和中俄邊境同樣實行過的。
滿清的政治方針在東西兩面邊境是一致的,但是有兩個重大區別:第一,英國、美國和法國是從另外一個世界擴張而來的海上列強,它們醉心於海上霸權、暴力、法律和條約權利,而且對它們來說,1842 一l 今抖年的第一次條約協議,僅是侵略的開始。帝國主義隨後便接踵而至。第二,清朝為穩定遠在中亞細亞的浩罕一喀什噶爾關係而作的讓步,雖有損於清朝的威望,但只施之於中國本土。而滿族自進北京接收政權後,繼承了中國的中央優越感傳統。無論誰在那裡統治,作為天子就有接受外來者朝貢的天職。所以不平等條約是一種隨著時間流逝而日益增大的失敗。清廷的失敗使滿族威信掃地,也引起內地士大夫的批評,從而導致漢民族意識的覺醒。歸根到底,滿族統治者不得不使中國人民接受鴉片災害,是把他們的王朝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滿清的現實主義一機會主義方針,從道光皇帝對愛國總督林則徐的態度上表現得特別顯著。開始時他支援林禁菸,後來看到戰爭結果徒然造成英國勝利,不但自己毫無所獲,反致英艦隊迫近天津,於是道光改弦易轍,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