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書名:回到三國當王爺
作者:宇通人
歡迎來本網站下載更多小說。
作品相關 轉貼:《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區別 字數:7748
《三國志》,六十五卷,包括《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學,就有志於史學事業,對於《尚書》、《春秋》三傳、《史記》、《漢書》等史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任觀閣令史。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陳壽寫《三國志》以前,已出現一些有關魏、吳的史作,如王沈(?—266)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等。《三國志》中的《魏書》、《吳書》,主要取材於這些史書。蜀政權沒有設定史官,無專人負責蒐集材料,編寫蜀史。《蜀書》的材料是由陳壽採集和編次的。陳壽寫書的時代靠近三國,可資利用的他人成果並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沒有條件獲得大量的文獻檔案。我們閱讀《三國志》時,就會發現陳壽有史料不足的困難,內容顯得不夠充實。陳壽沒有編寫志。我們要了解三國時代的典章制度,只好藉助於《晉書》。陳壽還著有《益部耆舊傳》、《古國志》等書,整理編輯過《諸葛亮集》,可惜這些書後來都亡佚了。
關於三國演義的版本;《三國演義》一般認為是由元末明初人羅貫中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上演的三國雜劇、三國平話等基礎上,依據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等歷史資料,創作出的一部偉大的歷史演義小說。
《三國志通俗演義》:也就是常說的羅本,因刊刻於明代嘉靖壬午年間(公元1522年),也稱“嘉靖本”。嘉靖本分24卷,每卷10回,回目字數整齊劃一,都是七言句。嘉靖本沒有提到關索這個人物。學術界主流觀點認為這是最接近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原本。嘉靖本現在亦鮮見,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出版過,不過書店裡是不得見的,也許舊書攤上可以覓得
毛本:由清初學者毛綸、毛宗崗父子於康熙年間,刪改修定並附上評語的版本,也就是常說的毛本。它特點是著重突出了“尊劉貶曹”的觀點。毛本不分卷,共120回,有提到關索的故事。隨著毛本的出現,羅本逐漸湮沒無聞。毛本是今天流傳最廣的《三國》版本。清代以來由於毛綸父子修改過的《三國演義》的流行,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反而較少受人注意,有少數研究工作者甚至把毛本《三國演義》作為研究羅貫中思想的依據,從而造成了某些誤解。例如,有一種看法,認為羅貫中從尊劉抑曹的封建正統觀念出發,一味醜詆曹操,極意美化劉備。但在實際上,這恐怕是把《三國演義》中所體現出來的毛綸、毛宗崗的思想,與羅貫中的思想混淆起來了的緣故。在毛本《三國演義》中,曹操確實被罵得一塌糊塗。而羅本職三國志通俗演義》對曹操雖有許多批判,卻也不乏讚美之詞。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答案很簡單,一個是正史,一個是小說
本來這麼簡單的事情無需勞師動眾發帖來解釋,不過我更想說的是這個問題背後的含義
大家看其他小說,根本就不把它當成真實,知道那是虛構的,但為什麼天下的人都覺得三國演義說的都是
歷史事件呢?大家談起來,好像孔明借東風,木牛流馬等都是真人真事,說得眉飛色舞。關鍵是我覺得三
國演義寫得太傳神了,而且跟著正史去走,所以能達到這種以假亂真的境界。過去三國志由於太深奧,所
以只流傳於上流社會高階知識分子之中,如果沒有三國演義,現在蠱惑仔恐怕拜的不是關公,而是其他神
佛了。更難得的是,裡面蘊含著很多的謀略,例如苦肉計、連環計、美人計、反間計等等。當年清兵入關
靠的就是一本三國演義,毛主席在戰爭年代,隨身帶著的也是三國演義,可見其參考價值之高!現在日本
人研究中國,也是從三國演義著手。大家很多都玩過光榮的三國志吧,對三國的把握我覺得比很多中國人
都準確,實在讓人汗顏~~~
不過演義終究是演義,不是正史,我們也不要太迷信了。那麼三國志裡面的東西應該是真的吧,我可以
告訴大家,也不全是。大家千萬不要太迷信史書上面寫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