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著。”
“那戰馬呢?”塔察爾又問道。忽必烈緩緩說道:“飼養一匹戰馬長大,只需要兩年時間;但是一名蒙古戰士長大成人,卻至少需要十六年時間。”塔察爾等人再無異議,只能心情沉重的看著忽必烈將宋京叫到大帳,與之商量議和事宜。
總的來說,宋軍與蒙古軍這一次和平談判還是比較順利的,河南土地雙方一致同意在半年後移交——宋京也直接告訴忽必烈道:“王爺,說句不好聽的話,賈丞相不怕你失信不交土地,你回北方以後還要和阿里不哥小王爺交戰,我們賈丞相有的是辦法。”惟獨在戰馬的進貢數目上有些爭議,五萬匹的戰馬數量實在太大,相當於忽必烈軍中戰馬數量的三分之一,忽必烈實在是捨不得拿出那麼多買路錢。為了儘量減少損失,忽必烈又使出金錢攻勢,以大量金銀珠寶賄賂宋軍談判使者宋京,宋京本就是見錢眼開的財迷,在金錢攻勢下又一次出賣了大宋利益,將蒙古軍進貢戰馬的數字改為三萬五千匹——當然了,事後宋京為了堵黃藥師的嘴,也是花了不少代價的。
“自我蒙古立國以來,本王還是第一個簽定如此恥辱和約的人。”拿著那份與宋軍議和的和約,忽必烈不免有些唏噓。宋京卻笑道:“四王爺,這點你就錯了,如果你不願籤的話,阿里不哥小王爺可是非常在這和約簽字的。”
“你們賈丞相的運氣好啊。”忽必烈咬牙切齒的說了一句,又說道:“不過本王有言在先,賈似道必須當著宋軍全軍的面發誓遵守這份和約,本王才能把戰馬送過江去。”
“王爺放心,賈丞相已經交代了,這事王爺可以派使者過江去監督。”宋京笑嘻嘻的說道。忽必烈再不說話,提筆就要在和約上簽字。但就在這時候,帳外飛奔來一名信使,高舉一份軍情急報稟報道:“稟王爺,兀良哈臺大元帥急報,我軍南路軍自廣西入湖南,沿途宋軍望風而逃,前日大元帥兵進儲洲,大軍剛至城下,儲洲守將鄭國頃當即開城投降,大元帥盡掠儲洲存糧,兵鋒已指潭州!”
“哈哈!”忽必烈臉上的陰鬱一掃而空,擲筆瘋狂大笑,向已經面如土色的宋京喝道:“宋京,回去告訴賈似道,要議和可以,但只能簽定平等和約!否則的話,他賈似道就領教本王的鐵騎踐踏吧!”
“快馬通知臨安,將鄭國頃全家收監!交三法司從重議處!”與此同時的宋軍軍營中,臉色鐵青的賈似道正在一邊檢視地圖沙盤,一邊咆哮道:“潭州的守將是誰?有沒有能力守住潭州?李芾?沒聽說過,不管那麼多了,快馬通知李芾,不管他用什麼手段,花多少代價,無論如何都要給本相守住潭州!守住了,官升三級!守不住,全家處斬!”
第49章 南線戰場
“蒙古韃子快來了,大夥兒快逃進城裡去吧!”
“鄉親們,韃子要來了,把老人孩子帶上,背上糧食,趕上牲口,快逃進城裡去!”
“老鄉,別捨不得房子了,你守著也沒用,韃子來了不光搶糧搶牲口,還殺人放火糟蹋大姑娘小媳婦,你守著也沒用,趕快回潭州城裡去,只有在那裡才能活命。”
“鄉親們,韃子要來了,快回潭州城裡去啊!”
類似的叫喊聲在潭州附近的十里八鄉此起彼伏,在潭州宋軍耐心的勸說下,無數的潭州百姓趕上耕牛,馱上糧食,扶老攜幼的趕往潭州城中避難,在通往潭州城的官道上形成了一道道漫長的人流。在潭州城裡,早已用木板帳篷給這些百姓搭建起了臨時的容身之地,並囤積了大量的糧食、木柴、石塊、青竹與各種各樣的軍需物資,在潭州城各級官衙府庫中堆積如山,而主持這一切的,正是那個被賈似道威脅丟失潭州便斬全家的知潭州府李芾。
“通知全城百姓,告訴他們,就說我們軍隊裡羽箭不足,請他們把家中的羽扇交到軍隊裡,給工匠們製造箭矢。再發動百姓們幫助運輸軍需,多挖水井,防止韃子斷絕水源。”李芾在城牆上不斷頒發命令,潭州佐吏則不停記錄,“還有城牆。要仔細檢查,發現損壞就及時補修加固。官庫裡的存糧,每日一報存糧情況,各種軍需都要登記造冊,由專人負責監督,嚴防浪費。還有鹽巴沈忠,從益陽調撥來的二十車鹽巴什麼時候能到?”
“回大人,最快明天中午能到。”李芾地副手沈忠答道。李芾皺起眉頭,厲聲道:“派人去通知運鹽隊,讓他們加快速度。務必在明天清晨之前把鹽巴運到城中。”沈忠嘴唇動了動,剛想說些什麼時,李芾已經先行喝道:“不要與本官將客觀條件,也不要說冰雪路滑,現在潭州最缺的就是鹽,他們就是用人背,用肩抗,也要把鹽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