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義文明”。'2'這裡,一針見血地指出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也不完善,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任務。
這一階段政治體制改革方面最重要的事件是鄧老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上所作的題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在這篇講話中,鄧老對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即政治體制)的改革作了系統而精闢的論述。
這篇講話的主要思想和觀點是:
1.我國政治體制存在嚴重弊端。鄧老在講話中指出,黨和國家現在的一些具體制度中,還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礙甚至嚴重妨礙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從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幹部制度方面來說,“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
2.政治體制的嚴重弊端是黨和國家工作出現錯誤的根本原因。講話認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斯大林嚴重破壞社會主義法制,毛主席同志說過,這樣的事件在英、法、美這樣的西方國家不可能發生。他雖然認識到這一點,但是由於沒有在實際上解決領導制度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導致了‘特殊時期’的十年浩劫。”所以,“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域性性、穩定性和長期性。”
3.政治體制改革很有必要,也很緊迫。講話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政治體制問題,關係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如果不堅決改革現行制度中的弊端,過去出現過的一些嚴重問題今後就有可能重新出現。”'5'只有對這些弊端進行有計劃、有步驟而又堅決徹底地改革,人民才會信任我們的領導,才會信任黨和社會主義,我們的事業才有無限的希望。
4.對政治體制改革主要內容的認定。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鄧老認為主要是要解決如下問題:一是改變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二是解決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三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四是解決好新老領導幹部交接班的問題。此外,鄧老還強調,在改革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方面,要特別注意“肅清封建主義殘餘影響”,因為“上面講到的種種弊端,多少都帶有封建主義色彩。”
鄧老的《關於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為政治體制改革指明瞭方向和目標,規定了原則,奠定了理論基礎。
這一階段,在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踐方面進行的主要工作有:1981年的全國縣級直接選舉;1982年的國家政府機構大規模的精簡;1982年為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而設立顧問委員會;1982年頒佈新《憲法》;1983-1984年對農村基層政權進行改革,政社分開,取消人民公社制度等。
第二階段,政治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時期,時間大約是從1986年到1989年上半年,這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高潮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快的速度。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後,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日益深化,國家政治體制已明顯地與整個改革的程序不相適應,形成對改革的阻礙。國際方面,蘇聯、東歐開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且一開始就動作很大,來勢很猛。在這種國際國內形勢的促動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認識到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緊迫性,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也明顯加快,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進入了高潮。
1986年這一年在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程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共中央成立了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同時設立了工作機構——中央政治體制改革辦公室,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正式提上了黨和國家的工作日程。1986年,鄧老對政治體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反覆強調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鄧老指出:“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7'他還講:“現在看,不搞政治體制改革不能適應形勢。改革,應該包括政治體制改革,而且應該把它作為改革向前推進的一個標誌。”'8'“現在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9'“我們越來越感到進行政治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