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啟蒙館的孩子們一天真正在學館的上課大概是兩個時辰,上下午各一個時辰,離家遠的,幾歲大的學童可留在學堂吃中飯,後頭有火灶,自帶飯食也可,搭夥也行。
這倒是叫謝福兒有些驚訝,原以為在學而優則仕的時代,娃娃教育該不比自己那年代松,就算沒什麼奧數班培優班精英班小成龍成鳳班,至少也不該這樣鬆散,原來古人倒是比今人重視天性得多。
臨到中午,謝福兒打發阿賞去灶房幫手,給學子造飯,聽孔君虞說了一通,有問題,兩座教舍一如本朝其他學館,採取縱向混合班,也就是說在一起上課的學子年紀跨度很大,小的才三四歲的開蒙年齡,三字經千字文都讀不大清,大的有六七歲快出啟蒙的年紀,天資好一點兒的國學論語已經誦得滿口珠璣雲煙了。
孔君虞見她有分班的意思,笑著解釋:“大小聚在一處,能夠培養長幼之序,師門之誼,也能培育長齡學子在幼齡學子面前的待人接物和自我約束能力。不同年齡層的知識糅雜一起,便於大童反覆複習,小童也能夠提前接受。”
這年頭教育理念果真跟今人大相徑庭,謝福兒撓頭:“幼兒教學還真是麻煩,幸虧有孔兄提點教導。”
孔君虞趁阿賞不在旁邊,掂足了一些勇氣:“謝小姐怎麼還叫我孔兄。”
謝福兒走熱了,穿的又多,臉紅撲撲的,小聲笑:“那我今後外人面前稱你一聲孔山長,私下就叫你孔大哥了。”
孔君虞見她面頰酡紅,汗絲子凝在烏黑綠鬢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害臊,袖口往下一滑,拿出帕子,送到她手上。
謝福兒不好拒絕,反正也沒人看到,拿過男帕擦起汗,忍不住問:“孔大哥既然知道我女兒身份,怎麼不問我是誰呢。”
孔君虞早就想過,估計是東家家裡得寵的大千金,否則哪會有這個膽識和空閒,得了家人准許拋頭露面打理外務,勾唇一笑:“總不是狐狸精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