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區,也分成了好幾份呢,苗圃也沒像小溫室那樣全是方方正正的,方正的長條塊全集中在溫室兩邊,靠近浴室窗戶的修成了幾個半圓形和橢圓形的還有隨意彎曲的,苗圃之間的地還又鋪了一層切碎的幹樹皮和小石子,隨著苗圃的形狀蜿蜒。
在浴室出水口,玄武岩混凝土做的大石頭池也放好了,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這個池子故意做得粗糙,如果不是薩沙親眼看著它被做出來,會以為這是個天然石頭鑿出來的。這池子也跟天然石頭差不多一樣重了,他和察普哥推著一路骨碌過來,再四個人用草繩、木棍扛起來,費了不少勁才安置好。
池子裡面暫時是空的,不過,可以想象,不久之後肯定會種上水生植物,再養幾條魚,池子裡的水還可以用來灌溉。
想到這兒,薩沙看看現在還空蕩蕩的溫室,想象一下,以後溫室兩邊方方正正的苗圃裡會種上蔬菜,中間那些不規則的苗圃大概會種上各種供觀賞的花卉和植物。哦,再搬進來兩個水缸,養上荷花,水池裡也是……
他不由有點羨慕何田和易弦,“你們倆可真是會過日子。”
說“會過日子”可能已經不太恰當了,應該說,是“會享受生活”。
最令薩沙驚訝的,是何田他們還做了兩道夯土牆,放在了他們的新屋子裡。
這種利用方法,真是聞所未聞。
何田和易弦的解釋是,夯土是高熱質量材料,又能調節室內溼度,在房間天花板上安上軌道,建兩道活動牆,白天推到房間中間變成一條直線,把房間分割成兩部分,陽光透過視窗直曬在上面,晚上把兩道牆推成L型,隔出一個更小也更溫暖的臥室,土牆再慢慢散發白天吸收的熱量,那不就更暖和了嗎?
到了夏天,還可以把兩道牆都給摺疊起來,推到房間兩個角落,屋子又通風又涼爽,土牆還在調節溼度,就算下雨了,不燒地暖也不會覺得屋子裡潮溼。
薩沙聽完,覺得,真有道理啊。而且,土牆最怕的就是水,還怕長草,放在室內,這問題都解決了啊。
於是他就陪著何田易弦一起做起了“活動土牆”。
說是兩道活動牆,其實是十二片活動的牆板,每片五六厘米厚,四周包了一圈打磨得十分平滑的杉木木框,木框上安了滑輪,在天花板上裝軌道里運轉順滑,所以就算把幾片土牆一起推動,也不會覺得沉。
而且,到了何田易弦這兒,薩沙才知道,夯土牆,也能做成美美的。
他們倆試驗過之後,在做土牆時還鑲進去了兩道彩色的小石子作為裝飾,每片牆板上的石子線條都不一樣,合在一起時,能看到兩道彩色的弧線上下翻飛纏繞。
這兩道綵線剛好和目光所及的高度水平,線條流利靈動,使灰黑色的土牆牆板的厚重感消失了。這些彩色小石子,全是他們倆撿回來的火山玻璃。
尤其是陽光直射在牆面時,半透明的彩色石子就發射出極為瑰麗的光點,投在地板上,傢俱上。
除此之外,他們還在牆板底部做了三十四厘米高的樹葉拓紋,這牆就更漂亮了。
夯土牆現在摺疊在屋子角落,現在放的,是用竹子和花紙做活動牆。
這個更風雅了。每扇竹子花紙牆板和活動土牆的大小是一樣的,但是薄了很多,竹子框只有一指的厚度,就剛好能安上軌道輪軸的厚度,牆面由兩條細竹篾分成三格,兩端的格子三四十厘米高,中間是長長的格子,說是活動牆,看起來更像屏風,手工做的紙是牙白色的,上面壓了疏疏離離的竹葉和花瓣,淡雅清新。
易弦說是用來遮陽的,但是薩沙覺得更像是用來裝飾的。
陽光照在紙牆上,壓花紙上的竹葉花影就投在地上,朦朦朧朧的,非常好看。
薩沙知道自己很可能一時用不上這些技術,但仍然把這些細節都記在了筆記本上。
他知道紙是怎麼做出來的,何田還送給他了一本她做的筆記本,可是他還是想看做紙的過程。
不過,很遺憾,何田說今年不再做了。要想學,等明年再來吧。
告辭時,何田把一個小木箱交給他,囑咐他轉交給三三。
木箱裡裝的是她今年繅成的絲和一封信。
除了這個,何田還讓薩沙帶給三三和三保一竹罐的藕粉和一罐蜂蜜。
薩沙從前沒見過荷花,當然也不知道藕粉是什麼,開啟罐子,只覺得清香撲鼻,罐子裡的粉末細膩,倒不是很白。
他正以為這是姑娘用的什麼往臉上撲的粉呢,就聽何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