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卻想起早起服侍太后更衣時,心中的驚駭之感猶在。記得當時自己問太后,為何身著帝服,太后笑道:“我縱然是不肯稱帝,卻也是要天下知道,要千秋萬代知道,這帝位我非不能也,而是不取也!”
祭廟開始,鼓樂大作,一曲終,禮直官奏請登壇,前導官前面引路,大禮使引導禮儀。皇太后劉氏初獻如儀,然後是皇太妃楊氏亞獻,最後則由皇后郭氏終獻。
從來祭廟,都是由皇帝初獻、諸親王亞獻終獻。后妃祭獻,三祭皆由女子為主角,這卻是本朝開國以來的第一次。
祭獻完畢,太后更換袞冕,登上大安輦,教坊吹奏著鈞樂,然後起輦回宮,鼓吹由南薰門而入宮。次日,百官換去大禮袍,以尋常官服入朝,由仁宗率領著向太后稱賀,併為太后上尊號為“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太后”。太后的尊號,如歷代皇帝的尊號一樣冗長,其中數詞,一般也只用於皇帝尊號之上。太后賜宴,加恩百官,君臣同樂。
三日後,延續太后祭廟之儀,皇帝祀先農壇於東郊,親耕籍田,大赦天下。太后令群臣為皇帝上尊號為“睿聖文武體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
太后的尊號有“慈”字,皇帝的尊號有“孝”字,正應著母慈子孝四字。
自從太后首次在太廟祭獻時穿上了皇帝的袞冕之服,此後上朝,再不換回太后翟服,都以是龍袍冕旒而臨朝,制赦詔書,都不再稱“吾”而改稱“予”,一時中外議論紛紛。
直到三月中旬,文武百官上朝時,珠簾之後不再有人,仁宗下旨,太后身子不豫,自今日起免朝,所以奏摺直送大內。
寶慈殿藥香嫋嫋中,但聽得仁宗輕讀奏章的聲音,太后輕輕地咳嗽了兩聲,仁宗忙放下奏摺,關切地問:“母后,怎麼樣了?”
太后咳了好一會兒,才道:“夏州趙德明聽說快不行了,怕是將來由其子元昊繼位,聽說此人驕悍難制,你要小心,及早將他按下去。”
仁宗應聲道:“是,兒臣知道了,母后,還要繼續讀下去嗎?”
太后嘆了一口氣,正欲點頭,忽覺精神不支,閉目向後一仰:“不必了,這些奏摺都是我管得了一件十件,管不了百件千件,這些將來都是你自己的事了。只要掌握為君之道,這些具體之事,你自會處理。”她想了想道:“官家,你把貞觀政要第一卷,為君之道那裡再背給我聽聽。”
“是。”仁宗低聲背道:“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慾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讟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
太后點了點頭:“嗯,你明白為什麼要把這一段放在開卷第一頁嗎?”
仁宗點了點頭:“記得母后在兒臣幼年時便詢詢教導,為君之道,當首先懂得制欲,縱慾則擾民,擾民則亂政,亂政則天下危矣!”
太后睜開眼睛,點了點頭,道:“你扶我到窗邊坐下。”
仁宗和楊太妃連忙一左一右,扶著太后到窗邊榻上,太后斜倚著榻,令仁宗推開窗子,遙望著後苑,直至遠方。
良久,才長長嘆了一口氣:“江山如畫,這山,這水,這天下,以後都要官家來承擔了!”
楊太妃取了一件毯子,為太后披上,以避風寒,知道此時太后與皇帝交待國事,便一言不發,退到稍後的椅子上坐著。
“官家,百姓是什麼?”太后問道。
“百姓是國之根本。唐太宗說: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樣的問題仁宗自然知道。
“也對,也不對。”太后點了點頭,指著遠處的山水道:“百姓是那土地,是那亙古不變的山,是那千古長流的水。百姓是國之根本,卻不是朝廷的根本。”
“母后,”仁宗忽然自太后口中,聽到這一句“百姓不是朝廷的根本”,實是他聞所未聞,不禁有些驚駭。
太后笑著拍了拍他的手:“母后今日跟你說的話,書上不會有,師傅不會教。為帝王者,須得王霸並用,要懂得聖賢道理,也要懂得聖賢不能說不敢說的卻是實則存在的悖理。”
仁宗扶著太后回到床上,他坐在床邊,聽太后緩緩地說來:“山,亙古不變;水,千載長流;百姓便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他們屬於大地,卻不屬於任何一個王朝。你是李家天子也罷,你是趙家天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