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田宅的事兒,自然有田鐵石跟李青山倆人照看著。
等媳婦走了,田鐵石才在院兒裡擺了供桌,上三柱香;敬上一份黃紙;點上三頭;口中更是敬畏的跟土地神說著這兩天要破土的事兒。等到黃紙化為灰燼,李青山又往房角里立了一塊驅邪的石頭,希望石敢當大仙能保佑田宅不被邪魅侵擾。
瓦匠也是手藝熟練的老師傅了,只帶了一根繩子和兩塊做標記的黑炭塊就來了。掃了一眼院子,又跟田鐵石商量好哪要加高,哪要搭架子啥的,這才讓兩個學徒去丈量了院子。估計了一下牆高跟大門的寬度,就讓來幹活的幾個後生去和了黃泥啥的。
雖說田鐵石以一天二十文的工錢尋了倆來幫忙幹活兒的,可砌牆的技術活兒還得是瓦匠師傅帶著徒弟上。這三人單工錢就每人每天一百銅板呢。雖說工錢不少,可人家手上的活兒可是實打實的麻利結實。
也就三天的功夫,不僅把院牆加高了,後邊的圍後院兒的土牆可也用膩子跟石頭壘起來了。前後前安門兒的那塊,瓦匠師傅收工前也幫著收拾好了。
這下別說是小毛賊了,就算是有點身手的莊稼人都難在爬進前院兒了。
辦完了事兒,何氏又幫著李青暖蒸了一大鍋摻著苞米麵跟白麵的乾糧,在來幹活兒的人結了工錢離開時分給大家。這算是東家管飯,也是在大家心裡搭個人情。
而來做工的同村後生,得了工錢又搭了李青暖的人情,哪個回去不衝著她敲個大拇指。而那些閒著沒事兒又八卦的媳婦婆子,得了自家男人信兒,加上知道田鐵石打狼掙了錢,可不就齊刷刷的湊上來說她幾句好話?
農村人但凡家裡有人,一般白日裡都會敞開著大門,尤其是像田鐵石家這種大高院兒裡,還會備上幾個苞米皮兒擰成的蒲團跟小凳子。這是為了方便鄉里鄉親的來串門,也算是潮河溝兒的規矩吧。
因為知道這裡只有串門的人多,才代表人緣兒好,背地兒裡也不會被人說醃髒話。所以對於來串門的人,李青暖倒也好言好語的跟人嘮著閒話。人的感情可都是處出來的,況且李青暖不是扣扣索索斤斤計較的人,遇上誰家說缺鹽少醋的,她也都給人帶一些。
別看這些不起眼的物件,可是讓一眾大嫂嬸子對她讚不絕口。
林月娘閒下功夫,也總帶了做女紅用的針線笸籮來湊湊熱鬧。知道林月娘跟李青暖的關係好,那些或是嫉妒或是擠兌李青暖的人沒兩次就消停下來了。等到了後邊兒,懷著善意的鄉親也都念著田家媳婦懷著身子也不好總招待她們,所以來串門的人慢慢的就極少了。偶爾有來的也是送一把青菜種子或者捎個花樣子。
在人們都不知道的時候,田宅灶房裡三五天就會冒出一股子鮮香麻辣的味道。直到在一次次試吃中,田鐵石、趙鐵牛、李青山跟何氏、林月娘他們各自吧嗒著嘴巴讚不絕口,李青暖才定下了最後的方子跟做法。
☆、第63章 鳳毛麟角
理好了配方,李青暖尋了個晴天開始琢磨拉掛麵的事兒。在家做過掛麵的人都知道,自家切好的細面用木棍下拉時候因為用勁兒不均勻經常斷開,而做拉麵時抻的面再細都不容易斷。這除了面質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拉麵里加了一種天然的蓬灰劑。蓬灰劑是由蓬灰草燒灰得來的。以前農家人窮,捨不得買鹼面兒,就會用這蓬灰劑蒸饅頭煮豆子。李青暖知道這東西不值錢,看起來還發黑泛黃,可有它來出來的面,卻能達到細如棉線的效果。要不然後世怎麼會有拉麵一窩絲的說法呢!
更重要的是這蓬草灰不會對口感產生影響。
讓和好的兩碗麵醒了,李青暖才順著面的軟勁兒往下拉。等到細面絲的形態出來了,她就趕緊讓田鐵石幫著掛到了晾面架上。
這晾面架是田鐵石按著媳婦的要求自己動手釘的,上面四個橫出來的圓木棍掛抻好的面,下面的根部還用石頭壓住防止歪斜。看起來倒有模有樣的。
把架子放到通風能見到陽光的地方放置,等到了後晌時候就已經半乾了。
村裡跑著的貓狗不少,尤其是大貓,每到晚上都是不拘誰家亂竄的。為了避開它們來糟蹋東西,晚上李青暖就把架子挪進了東屋。
第二日大早,惦記著掛麵的李青暖,天一亮就醒了。她戳了戳身邊男人古銅色的胸膛,說了幾句話,就穿了衣服稍稍收拾了一下,去了東屋。
經過一天一/夜的晾曬,細面已經被風乾了。遠遠聞著,還有一股子麵條的香氣。
看著跟自己想象中差不多的細掛麵,李青暖簡直都要熱淚盈眶了。她扒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