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弦眼”,用以穿系琴絃。其下有七個用以調絃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
七根琴絃上起承露部分,經嶽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徵七星。
琴腹內,頭部又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納音”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有“天柱”,靠尾一側有“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
祝英亭從剛剛開始的興致勃勃變成後來的昏昏欲睡,這師母,教人彈琴就彈琴吧,還要說這麼多。好吧,他也知道這是古琴入門必須所要具備的知識,可是,聽著實在是太枯燥了!
轉過頭去看馬文才,只見他抿著嘴唇,端正的坐著,無比認真的聽著師母說話。似是感覺到了祝英亭的目光,他回過頭朝他一笑,湊過來低聲問道:“英亭,怎麼了?”
祝英亭苦著臉,撇撇嘴:“聽起來好枯燥,我什麼都不懂。”
馬文才在桌子底下捏捏他的手,軟語安慰道:“沒關係,回去我教你。”
祝英亭瞪大眼睛:“這個你也會?!”
馬文才看出了他眼裡的震驚,被這樣的眼神望著的感覺實在是太好,尤其是祝英亭這樣的眼神。作為一個男人,任誰被自己愛的人這樣看著也會有些飄飄然,他自然也不例外。但他只是微微的勾起嘴角,淡淡一笑,反問:“很奇怪?”
祝英亭星星眼,很老實的回答:“是有一點奇怪,不過真是好厲害啊,我怎麼感覺你什麼都會的樣子……”
馬文才頓時覺得自己作為一個男人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千萬不可就這樣表現出來,因此他很是謙虛的回道:“哪裡哪裡,我不會的還有很多。”
“比如說?”
“生孩子。”
祝英亭嘴角抽搐:“……我是該說你謙虛呢還是謙虛呢還是謙虛呢……”
馬文才的臉皮堪比城牆:“過獎。”
山長夫人已經說到了琴的擺放以及古琴的音域,祝英亭決定不和此人比臉皮,這不是雞蛋碰石頭自尋死路麼。
“古琴的擺放位置應當寬頭朝右,窄頭朝左,最細的線朝自己,徽位點和最粗的弦在對面。古琴的琴軫,也就是寬的那頭,是要懸空在擺桌子右側外面的。”
“古琴的音域為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按音一百四十七個。古琴的聲音是非常獨特的,一般人聽琴樂能感到古琴的安靜悠遠。“靜”可以說是琴音的最大特點,琴音也被稱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這裡的“靜”有兩層意義,一是撫琴需要安靜的環境,二是撫琴更需安靜的心境。”
“古琴有三種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靜。散音松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其泛音則如天籟,有一種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則非常豐富,手指下的吟猱餘韻、細微悠長,時如人語,可以對話,時如人心之緒,縹緲多變。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稱為天地人三籟。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籟,可以狀人情之思,也可以達天地宇宙之理。”
這一番話說完以後,山長夫人看著臺下的殷殷眾學子,笑道:“好了,我基本上把古琴的入門知識介紹了一遍,現在我們開始學琴。”
“首先,琴人入座,琴容端莊。入靜,雙手懸空。松肩、垂肘、順腕。右手附嶽山附近,手指自然伸展。”
祝英亭坐在下面,雖然耳裡聽著山長夫人的話,想要照做,卻發現手指有些僵硬。與講臺隔得又有些遠,山長夫人的動作看起來很是模糊。
忽然,馬文才的聲音從耳邊傳來,緊接著他的身體靠攏過來:“不是這樣的,英亭,手指不要這麼僵硬。若是你看不到師母的動作,我教你也是一樣的。”
祝英亭自然是求之不得,忙不迭的點頭。
馬文才輕笑,在一旁一邊彈琴一邊示範:“琴絃和手有一個自然的角度,記住不要垂直,也不要就這樣貼在琴絃上。這個動作又□□鶯出谷式。左手中指附十徽附近,按力。其他手指自然伸直,小指往上翹,這叫做秋鶚凌風式。右手基本指法,大指擘、託,食指抹、挑,中指勾、剔,名指打、摘。這是右手基本八法。”
“現在我先教你學習擘,大指倒豎,指甲靠近弦,入弦稍深,關節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