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鄉喇嘛溝村。近一個世紀後筆者到朝陽採訪,我們的民族英雄的故鄉,早已改稱尚志鄉尚志村了。
趙家為書香門第,趙尚志的祖父、父親都是讀書人,家境比較優裕(趙尚志最後一次被開除黨籍後,就有人追究他的“階級根源”)。父親趙振鐸曾任縣自治會副會長、縣議會副會長,為人正直、俠義,思想開明、進步,有反抗精神,是當地受人尊敬、頗有影響的人物。《朝陽縣誌》載稱:“晚清附生(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即秀才——筆者),民國五年(1916年)四月創辦清鄉會,發展會員千餘人。以抗苛捐雜稅、打擊貪官汙吏、緝捕匪盜、儲糧備荒為宗旨,與朝陽縣長孫廷弼發生數次武裝衝突,打死警察12人,繳獲其槍支馬匹。同年六月,孫廷弼調兵血洗清鄉會。失敗後,攜家經北京輾轉至哈爾濱定居。”
1934年,趙尚志已是威震哈東的“趙司令”。日本憲兵偵知趙家在道外區16道街附近的集良街,將父親抓去,讓他勸兒子別再反滿抗日。趙老先生受盡折磨,堅不吐口。母親張效乾四處求人借錢營救,有人怕受牽連,閉門不見。張效乾昂然道:你不用怕,俺不會再來了,但俺要告訴你,俺兒沒做壞事,他是抗日救國不當亡國奴!後來是把五間青磚房賣了,才把人贖出來。一家人逃去北平,七七事變後又遷居上海、香港、貴陽、重慶、西安等地。
趙尚志兄弟姐妹十一人,他排行老六,二哥三姐一弟四妹。小弟趙尚武,七七事變後參加八路軍,曾任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音樂隊副隊長,1943年反“掃蕩”中在河北阜平犧牲。二哥趙尚樸,1932年入黨,1938年去延安,離休前是哈爾濱市人大副主任。大妹趙尚英,30年代參加左聯,抗戰後參加抗日救亡宣傳隊,1948年到東北解放區從事文藝工作。三妹趙尚芸,1932年被組織派往上海團中央受訓,之後一直從事革命活動。
趙尚志從小膽大。鄉間狗多,小夥伴去誰家,都是他在頭裡。再兇的狗,見他不叫不咬,老老實實的,連大人都覺得奇怪。
據說,趙尚志在街上玩,碰見三個孩子在那兒談理想。一個說,俺家都是莊稼人,將來糧滿倉,畜滿圈,吃不愁,穿不愁,勝過有錢住高樓。一個說,俺長大了要當保長,吃香的,喝辣的,多美呀。第三個孩子鄙夷地瞅著他們,說老子長大了當縣長,都管著你們。趙尚志上去薅住“縣長”領子:俺就當個打縣長的!
趙家搬到哈爾濱後,生活頓顯拮据。父親在一家火磨(米麵加工廠)記賬,大哥在一白俄家趕馬車,不久去蘇聯打工。趙尚志先給一白俄老闆當雜役,後來又到一家首飾店學徒,與二哥做賣麵粉、月餅、燒餅的小生意,在華俄道勝銀行哈爾濱支行道里支行當信差。1925年,大哥從蘇聯寄回一筆錢,家境好轉,十七歲的趙尚志到許公中學讀書,先為補習生。他在朝陽縣立高小讀過三年書,主要是天資聰慧,當年即考入中學。
青年學生敏感、熱情,精力充沛,學校又是個新思想流行的地方。趙尚志從小膽大、機敏,善於獨立思考,過早的社會底層打磨,又使他比一般同學敏銳、成熟。而這一切迸發出最初的光芒,是在上海“五卅”運動後,迅速席捲各地的反帝愛國風暴中。
6月12日,哈工大、六中、三育、東華等學校代表,集聚普育學校,決定響應哈爾濱市救國後援會的號召,在學生中開展募捐活動,支援上海。趙尚志是許公中學代表,回校被大家推選為學生自治會副會長兼交際股長。在校園,在街頭,在鬧市,洪亮的嗓門,奔走的身影,懷揣著一個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世界,熱血青年,豪情萬丈。
接下來,在聲援“五卅”運動中入黨的趙尚志,在郭松齡倒戈引發的反奉運動中被開除學籍。
這時正值黃埔軍校第4期招生,中共中央通知各地黨組織選派黨團員和進步青年投考,為武裝鬥爭準備人才。聽說這個訊息,趙尚志喜不自勝,黨組織也同意他去。一是因為他這個人適合學軍事,二是反動軍閥到處抓人,留在東北很危險。
從冰天雪地的哈爾濱,來到花紅柳綠的廣州,趙尚志被廣東的革命形勢激動著。他的形勢可是不妙。筆試文化程度,口試對三民主義的認識,都沒問題,在“體格試驗”上卡住了。當年和現在,在廣東人心目中,東北人都是身高體壯的大漢形象。眼前這個小夥子,倒是一口正宗的高粱米、大子口音,那個頭在廣東人堆裡也只能算小個子。
趙尚志急了:俺就不明白了,這國民革命還怕人多嗎?俺大老遠來到這旮旯,你讓俺去哪旮旯?當“街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