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4/4頁)
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側畫出一條線,夾住那條橫線。
筆畫還是由下而上。
線條忽而右搖、忽而左擺,變化成意想不到、由上而下的粗細線條,其形狀一如起筆。
空海的手繼續動作著。
接二連三不可思議的線條,畫落在壁面上。
然後,隨著線條的增加,壁面首度出現成形的字型。
空海頓筆時,“嗯……”
呻吟般讚歎的聲音,自憲宗嘴裡流瀉而出。
出現在壁面的,僅有一個字:樹字還沒寫完。
最後,空海擱下五隻筆,右手持硯,冷不防,“叭”一聲,將全部殘墨,氣勢磅礴地往壁面蓋落下去。
此刻,傳來一片歡呼聲。
空海最後蓋落的墨,變成了“、(點)”。
如此,中央壁面上,那巨大的“樹”字便完成了。
空海最後所蓋落的墨汁,濺及四周壁面,一部分則垂流下來,乍見之下,實在看不出來是“、”,整體觀之,卻是一個漂亮的“樹”字。
不是篆書。
不是隸書。
金文、草書都不是。
然而,這個字卻是道道地地的“樹”,比任何書法寫出的字,看來更像“樹”。
巨大的樹,由下而上向天延伸,枝椏自在舒展。
字形雄渾又飽滿多汁。
那個字寫得歪斜,卻歪斜得極有力道,堂皇的大樹風格,展現在字間。
“真是了不起……”憲宗大叫出聲。
“不敢當。”
手上還拿著硯臺,空海回答道。
“那個樹,是曹植的‘高樹’吧。”憲宗問。
“您說的是。”空海俯首致意。
曹植,是曹操之子。
他與曹操另一子曹丕並列——曹操、曹丕、曹植,人稱“三曹”——也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詩人。
曹植有首詩:高樹多悲風以此為起始旬。
高樹多悲風——意指“高大的樹,常吹來悲慼之風”。
依此,空海在壁面上寫下“樹”之字。
相對於左側壁面曹操的詩,另外兩壁也產生關連了。
“空海啊,朕有點捨不得讓你回國了。”憲宗說。
突如其來的話。
臉上浮現驚歎笑意的逸勢,一瞬間,表情全僵住了。
停頓了片刻,“話雖如此——”憲宗繼續說道:“先前咒法危害我大唐一事,你功不可沒。此時,朕若不允許你的請願,那朕豈不成了恩將仇報嗎?”
憲宗一邊說一邊凝視著空海。
“回去也好。我准許你的請願——”憲宗說。
“隆恩厚意,感激不盡。”
待空海說畢,憲宗對身邊的侍者喚道:“拿來吧。”
身邊侍者馬上捧著銀盆走到面前。
銀盆上盛有一串念珠。
憲宗親手取出那念珠,呼喚空海,說了聲:“賜給大阿閣梨。”
空海立在憲宗面前,憲宗又繼續說:“此菩提子念珠,朕特賜予你。”
空海的《御遺告》中,曾有如下記載:仁以此為朕代,莫永忘。朕初謂公留將師,而今延還東,惟道理也。欲待後紀,朕年既越半,也願一期之後,必逢佛會者。
空海告辭臨行之時,“空海啊。”
憲宗喚了一聲,接著要空海抬起臉來。
“此後,你就以‘五筆和尚’為號吧。”
憲宗如此說道。
往後,空海便冠號為“五筆和尚”。
根據《今昔物語》、《高野大師御廣傳》記載,當時,空海兩手兩腳各握一支筆,口中也銜著一支筆,五支筆同時在壁上書寫。
這本來不出傳說範疇的故事,但在大唐國留下“五筆和尚”之名一事,卻似乎是事實。
大唐留下的記錄如下:距空海當時四十餘年後,法號智證大師、其後成為天台座主的倭國僧人圓珍,曾入唐來到長安。造訪青龍寺之時,名叫惠灌的僧侶曾如此問道:“五筆和尚身體安泰嗎?”
“五筆和尚,前幾年圓寂了。”
圓珍如此答道,惠灌便流下淚來:“異藝未曾倫也。”
惠灌如此嘆道。
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