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4/4頁)
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這堆魚鰾的主都給丹饕吃光了的話……
這頭巨獸的飯量到底有多大?!
他沒有看錯的話,丹饕這天用來穿魚鰾串的青綠色須繩,其實是鯰須吧?!那麼長的鯰須……別人不知道,丈螭可清楚,東海里有條為惡已久的九頭鯰魚怪,已被追捕多年,奈何這鯰魚怪異常狡猾,多次圍捕均被其逃走,始終未能伏法。
該不會……
丈螭對於眼前這個壯實漢子又有了新的認識,而對敖翦居然能夠馴服這般的猛獸,將之當作坐騎,南海七太子絕對是可造之材!
好吧,顯然想法和現實是有相當一段距離。
儘管這位統領十萬水兵的海族將軍一向是驍勇善戰,但偶爾犯些小錯誤,產生點小誤會,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仙山,自古有記。
海中三山,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州也。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引風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
第十日,蝦兵蟹將們在水上停步,不再前行。
“七太子。我們到了。”
這十天功夫,得丈螭幾乎手把手地耐性傳授,敖翦已把這位與他亦師亦友的將軍當做兄長一般,只是丈螭仍恪守禮數,從未僭越。
聽到車窗外丈螭的聲音,敖翦連忙探出頭去看。
可是外面還是茫茫大海,卻並沒看到仙山勝景,正是奇怪。
便聞丈螭道:“仙山之外尚有弱水三萬裡,鴻毛不浮,魚蝦龜蟹亦不能近,唯仙家飛仙之術可達。”
馬車停步的不遠處,廣闊的海域並非蔚藍的顏色,而是非常輕淺,就像溪流般呈現出淺淺的水光,然而明明清澈,卻是深不見底。
弱者,取其輕小微弱之義。
有道弱水三千,鴻毛不浮,凡人不可濟渡。
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正是有弱水阻隔。無怪凡間皇帝多番派人出海尋訪,終無所獲。
丈螭下令一眾部屬於弱水之外留守,馬背上一抖身軀,只見黃龍形現,長身而起,龍鱗雖非似黃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