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3/4頁)
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著他迫不及待地抱了蹲到篝火邊大快朵頤,嘴角挑起,加深了臉上笑紋。
此時見丈螭走了過來,按了輩分這條小螭龍可不得算是他的重重重孫輩。不過丹饕一向沒有擺譜的習慣,便向他點頭致意。這一路上他也從敖翦口中知道了他與這位海族將軍之間的因由關係,所以這條小螭龍與小魚也算得上是平輩之交,便看在這點的份上,丹饕把丈螭從他的食譜上剔除了出去。
並不知道自己得益於敖翦而免於成為饕餮果腹之物的丈螭,其實對這頭巨妖也是一直心存戒備,但看在他出去找食還知道帶回來給敖翦的份上,就知道他對敖翦並無惡意,遂也未多加盤問。
兩者的目光在空氣中也就“鏗鏘!”的一聲刀刃相交,便又落到篝火旁那個被火光照得有些亮堂堂的小身影而變得柔和。
丈螭用敖翦聽不到的聲音說道:“末將授七太子引珠之法,旨在引導,並無僭越之意。但七太子身份懸殊,為免旁人多心,此事還望閣下莫要外洩。”
丹饕看了這條小龍一眼,覺得他年紀雖輕,但事事周到,可惜遇事過於拘泥旁枝末節,反而變得束手束腳。
“師之教,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於道。其人苟可,其事無不可。”
丈螭聞言心神一震,不由側目其人,只覺此人言淺理深。
所有師者,乃傳道授業解惑也,豈會計較學生之輕重、尊卑、貧富?應以學生能否領受其教授之道為先,為重,若能令其明道,便無不合宜。
如此看來,反倒是自己拘泥身份,眼光淺窄了。
恍然有覺,他是不是一直以來都對於自己螭族遺孤的身份過於自我拘束,才會變得放不開手腳?
當下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丈螭遂向丹饕作揖拜謝:“多謝賜教。”
丹饕擺手,道:“汝等皆為龍族,習煉之法吾不能擬。”
丈螭明白他的意思,修行之法自是各族見異,不盡相同,丹饕不知海中龍族的修行法門,故未能指點敖翦,也屬在理。故點頭道:“七太子悟性極高,實乃良材,末將自當盡力相輔。此去仙山,尚有十日之途,正是良機。”
在篝火前吃得正歡的敖翦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後面站著的兩位納入了後面十日的地獄式修煉,正為成為一個合格的口糧而努力。
接下來的幾天,只要是一有休息的機會,丈螭便會將敖翦帶到僻靜的島嶼上,傳授他龍族煉元的法門。
之前引醒如意珠不過好比啟智,但要控制顱內如意珠,並令其精煉壯大,卻需要極其漫長的修習過程。
這過程相當枯燥乏味,便如同要一個人日日拿著水瓶蹲在同一個位置下,收集一滴滴從縫隙間流下來的水滴。更因為如意珠難煉,天下龍族血脈者眾,能成就天龍之身者也不過鳳毛麟角。
令丈螭意外的是,敖翦外表看來孱弱,與豪勇強頑的龍族看上去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塊,所以他雖是有心傳授,本來也只當是令他多少有些自保之能。
沒想到敖翦柔弱的表相之下,竟有一股頑強堅定的意志,十日之內,他一遍一遍地練習,就算在車上坐著也沒有閒著,完全沒有半點煩躁,即使失敗也不見放棄。
相對於丈螭的驚歎,敖翦自己倒不覺得有什麼。
事實上他根本不覺得煉元有什麼好無聊,他能夠在龍宮織幾百年的綃紗,日復一日地坐在織機前的他早就習慣了幹乏味的活。
也是因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為一件事靜下心來的心無旁騖,在第九日的時候,他已將如意珠運用自如。不過這顆如意珠還暫時沒什麼威力,也只有等待日後積累。
是龍是蟲,看的是個人修為。
但對於敖翦來說,不異於脫胎換骨。
丈螭本還想教敖翦習武,並把自己拿手的戟法傳授與他,奈何鮫人的腕力實在太差,紡錘還成,方天戟的話……更何況丈螭那柄取自淵底寒鐵打造的方天戟重達千斤,敖翦拿都拿不動,就別想他能夠耍出個虎虎生風了。
龍族豪勇尚武之姿在敖翦身上可以說是完全體現不出來,丈螭無奈,亦只得作罷。
至於丹饕,他每日都會不知跑到哪裡去找食,每次吃完回來必定會提上一串肥美的魚鰾,把耗費心力煉元的小魚餵飽。
丈螭開始還不覺得這有什麼,但當他有一日坐在篝火旁看著敖翦吃的時候,才注意到丹饕拿回來的魚鰾全是肥壯個大,絕不是普通的海魚身上所獲。
如果光魚鰾都這麼大,那麼整條魚豈不是更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