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理解般若無相無住之理,佛又藉助須菩提展開進一步的闡說。
佛問:“須菩提:在你看來,須陀洹能夠有這樣的念頭——‘我已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嗎?”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世尊。為什麼呢?須陀洹雖然說已脫離六凡境界,初入聖者心流,從而名叫入流,但也正因為其已入流,已斷除了對三界一切境界的錯誤見解,心無所取,所以,實際上他是無所而入的。具體講,既不入眼睛可見的大小形狀、不同境況、各類顏色等表面現象,也不入於耳聞的聲音、鼻嗅的氣味、舌品的六味、身體的觸覺以及意識所感覺和認識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如此無所而入,所以說須陀洹僅僅是一個假名而已。”
“須菩提:在你看來,斯陀含能夠有這樣的念頭——‘我已得到了斯陀含的果位’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世尊。為什麼呢?斯駝含雖然說已斷除了對世界事物所持的貪慾、瞋恨、愚痴等大多數情慾和迷惑,從而只須在欲天、人間往來轉生一次,即可脫離欲界,故名叫一往來,但實際上,色身虛妄,心無所得,並無往來之相。所以說斯駝含只是一個假名而已。”
“須菩提:在你看來,阿那含能夠有這樣的念頭——‘我已得到了阿那含果位’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世尊。為什麼呢,阿那含雖然說已斷除了對世界事物所持的貪慾、瞋恨、愚痴各種情慾和各類迷惑,從而不再來生欲界,故而名叫不來,但實際上,內無慾心,外無慾境,已離欲界,心空無我,毫無執著,並不計不來之相。所以說阿那含只是一個假名而已。”
“須菩提:在你看來,阿羅漢能夠有這樣的念頭——‘我已進入阿羅漢道’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世尊。為什麼呢?因為,阿羅漢已除盡一切迷惑,斷盡三界煩惱,情無逆順,識境雙忘,證入不可言說、不可取捨的無為寂靜之體,從本質上說並無真實可取的阿羅漢,而只有作為假名的阿羅漢。世尊,如果阿羅漢有這樣的念頭——‘我已獲得阿羅漢道’,那說明他有得果之心,妄見未除,迷惑未消,尚屬凡夫之列,從而必然會執著於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壽命的相狀。
“世尊,如來佛說我已經深悟無爭妙趣,在所有弟子中是最能與世無爭的人,是名列第一的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這樣想——‘我是一位遠離各種慾望的阿羅漢’。世尊:我如果有這樣的念頭——‘我已得到了阿羅漢道’,世尊就不會說須菩提是遠離塵囂、隱居幽林的寂靜行者。因為須菩提已悟性空無相之理,從而不再受物役使,受境繫累,心無一念,行而無行,所以假名為須菩提,如此才算是樂於遠塵離俗的寂靜修行。”
如來佛透過小乘四果設問,使座下眾弟子們明白了四果無實、心無得念、無證而證、假名四聖的般若無住道理。對於大乘菩薩道來講也應如此,得而無得心,作而無作想,一切不住,心清意淨。所以,如來佛又對須菩提說:
“你認為如何呢?如來在過去世,身為菩薩時,隨本師然燈佛學法習持,那時,如來是否實實在在地得到了什麼肯定的法呢?”
須菩提心想,就連小乘之人對其所證之果、所得之法都不執著,何況大乘菩薩?於是立即回答說:“沒有,世尊。佛心空萬有,菩薩心寂靜,清淨如虛空,絕慮斷纖塵。所以說,如來佛身為菩薩之時,在本師然燈佛那裡雖有傳授,但絕無得與不得之分,亦無法與非法之別,貌似有得而本性空寂,實無所得。”
如來佛接著又問:“須菩提:法既不得,那在你看來,菩薩是否在如法而修、依法而持,行一切善行,做無數功德以莊嚴佛國世界呢?”
須菩提回答說:“沒有,世尊。為什麼呢?法既無實,所用豈真。菩薩修一切善法,以慈悲利眾生、以善美飾國土,使佛國莊嚴而美妙,但菩薩已悟般若實相之理,心不住相,無所執著,視一切為虛妄幻有。所以,身行萬行而實無所行,普度眾生而實無所度,莊嚴佛土而不見莊嚴之跡象。因此,所謂的莊嚴並非真實可辨的莊嚴,而只是莊嚴的外在名相罷了。”
佛對須菩提的回答非常滿意,便接著他的話說道:“所以,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們都應當這樣,以般若作為觀照一切的工具,悟得非實假有、無相無住之理,從而在思想上清除一切外相的束縛,無所執著,心地空明清淨。絕不能執著於眼睛可見的大小形狀、不同境況、各類顏色等表面現象,也不應執著於耳聞的聲音、鼻嗅的氣味、舌品的六味、身體的觸覺以及意識所感覺和認識的一切事物、一切